•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科學家發現三疊紀“長頸”龍家族新成員

            2023-04-21 08:34:2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記者溫競華)在大自然中,長長的脖子能帶來很多生存優勢,如拓展視野、便于獲取食物等。因此,從億萬年前的蛇頸龍到如今的 長頸鹿,脊椎動物中產生了諸多“長頸”的類型。然而,地球歷史上最夸張的“頸身比”,出現在一些三疊紀的主龍型類早期支系身上,以長頸龍和恐頭龍為代表, 它們的頸部長度超過其總體長的一半。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從化石標本中識別出一個區別于長頸龍、恐頭龍的三疊紀主龍型類新屬種。因其具有細長的頸部,又曾被誤以為是恐頭龍的幼年個體,于是被命名為“隱秘細頸龍”。相關成果近期發表于國際期刊《解剖學記錄》。

             

            隱秘細頸龍的生態復原圖(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對該標本系統發育的分析結果顯示,這一新屬種屬于上述主龍型類早期支系,可能與巨脛龍、長頸龍等同屬長頸龍科,而與梳齒龍、恐頭龍等恐頭龍科成 員關系較遠。但研究者也發現,細頸龍的頸椎數量超過18節,這種增加頸椎數量的發育策略與恐頭龍趨同,與通過延長每節頸椎來加長脖子的長頸龍有明顯差異。

            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王維推測,在這些長頸的主龍型類中,通過增加頸椎數量來增加頸部長度,是更先出現或更為普遍的現象,“縱 觀所有具有長頸的脊椎動物類群,通過增加頸椎數量來加長脖子的情況,似乎比通過延長每節頸椎更為常見。也許在胚胎發育時期,增加體節數量比塑造延長的椎體 更容易實現,或更少帶來危害。”

             

            隱秘細頸龍正型標本(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圖)

            細頸龍的發現,也印證了在這些三疊紀主龍型類中,加長的頸部可能是對捕魚的適應。脖子較短的巨脛龍、梳齒龍的齒列較為簡單,牙齒呈短椎狀且表面光滑;而具有超長頸部的細頸龍、長頸龍和恐頭龍,牙齒呈長椎狀,甚至有顯著的獠齒,且表面具有縱紋,這些特征與食魚密切相關。

            王維說,由于這一標本保存信息有限,細頸龍在長頸龍科或恐頭龍科的具體歸屬有待進一步核實。細頸龍的發現也為早期主龍型類的系統發育關系添加了更多的“干擾因素”,展現出在這類奇特的長頸海生爬行動物演化過程中,頭骨和頸椎特征的交織和反復。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