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技術創新如何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家電大佬這么說……

            2023-03-13 14:02:35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

             “我覺得企業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3月9日晚間,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新京報/貝殼財經的兩會訪談直播節目如此表示。

            她說,這些年格力對技術研究持續深入,掌控關鍵技術,“特別是總書記在2018年視察格力電器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定要堅持自主創新。”

            格力所代表的中國家電行業,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雖然歷經坎坷,但依然獲得了不錯的增長。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2022年我國家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利潤總額1418億元,同比增長19.9%。

            如今,家用電器是國內消費者最常購買、剛性需求最強、柔性需求擴容的重點品類,也是中國制造業技術研發、創新最硬核,數智化進程最先進的行業。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家電產業作為制造業的代表,通過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合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董明珠在直播中解讀說,是創新給行業帶來的高質量增長:中國的制造業在當下、在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要能有自己掌控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她還開玩笑說,這兩天她在會上已經賣掉了好多洗衣機,“因為我們用世界一流的壓縮機技術注入到洗衣機里面去,解決了所有消費者的痛點。”

            她同時也對參加直播節目的京東零售首席執行官辛利軍表示,京東就是擁有數字技術,在獲得消費者需求和意見以后,就能夠反饋給家電制造商,來推動新品創造,又迅速地推向市場。

            “所以我們提出,希望用數字化來創造供求高效匹配的機制,通過信息化來收集信息、發現消費者、發現新消費,然后帶動新供給……同時又用創造來引領和推動消費。”

            當天參加直播的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控股公司董事長賈少謙也表示,技術利企是海信長期堅持的一種戰略,在過去50多年的時間當中,海信逐步也建立起了以芯片、核心器件、軟件、顯示技術、云平臺和應用服務為核心的垂直的產業鏈創新能力,從而具備了與世界一線電視陣營同臺競技、正面競爭的實力。

            辛利軍則以格力洗衣機和海信激光電視為例指出,(這些產品)囊括了全球60%專利的核心技術:“這種不斷地創新,包括以京東在內的以渠道為主的實體企業的攜手努力,使得整個家電行業保持了高速健康的發展。”

            除了技術創新,消費場景的不斷拓展地讓行業能深度挖掘新的需求。賈少謙指出,比如以前普及率不高,但現在已經進入千家萬戶的干衣機、洗碗機、洗地機、破壁機、蒸烤一體機、果蔬清洗機、掃地機器人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來講也是產生了新的功能、新的品類,產生了新的賽道。在未來,消費者的這種細分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也是在數字經濟的時代下(行業的)一種延伸。

            辛利軍結合京東銷售情況證實了這一觀點:“我們跟很多品牌的合作,讓很多新興品類成為增長點,洗碗機、洗地機、干衣機、集成灶等成為市場增長的動力、成為拉動家電市場增長的重要引擎。”

            事實上,京東也正在通過充分發揮技術上的創新能力,為廣大廠商提供從研發、設計、調研到營銷、服務全生命周期的助力,讓合作伙伴能夠持續通過京東來洞察和響應消費者的需求,優化產品生命周期和精準管理的能力和流程。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京東來說,我們也希望依托于我們自身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能力,能夠攜手海信、格力等企業實現高質量增長。” 辛利軍說,“同時我們始終堅持在成本、效率、產品、價格、服務這五大核心要素上助力企業持續優化,包括助力大企業健康成長,新品牌生機勃勃,促進行業利潤率向好,實現我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