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國內首個鋰電循環產業互聯網平臺“鋰++”上線 天奇股份攜手京東科技服務綠色低碳供應鏈

            2023-03-10 17:24:11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

            3月10日,國內首個鋰電循環產業互聯網平臺“鋰++”發布及上線儀式在無錫舉行。

            據了解,“鋰++”產業互聯網平臺是由天奇股份(002009) (002009.SZ)作為主要發起方,聯合京東科技、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北京市資源強制回收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四方共 建。平臺致力于促進生態各方構建鋰電池循環產業市場機制,推動廢鋰電池收集、倉儲、運輸、梯次利用、拆解處理、再生利用產業鏈融合,以技術創新和數字化驅 動促進鋰電池循環利用,探索鋰電池回收領域的新模式,并通過引入供應鏈金融科技,助力產業鏈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鋰電產業鏈成 為中國快速發展的行業之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688.7萬輛。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組件,其市場規模也隨著新能源汽車 的快速普及而實現了強勁增長。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總產值已經突破1.2萬億元。伴隨國內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使用與 退役,鋰電池報廢潮即將來臨,如果不能建立起安全、高效的循環利用網絡,廢舊鋰電池將對環境和公眾生活造成破壞。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鋰電循環產業發展, 鼓勵通過再生利用廢舊鋰電池原材料的“城市礦山”,有效緩解我國電池金屬資源的供給約束,鋰電池循環利用產業因此迎來重要發展契機。

            “鋰++”產業互聯網平臺CEO胡穎介紹,目前國內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個鋰電池循環回收體系,根據回收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新能源車企、電池廠、電池回收利 用企業以及互聯網+產業聯盟四種不同模式。新能源車企的模式有廣泛的回收網絡廣泛,渠道優勢最顯著,回收成本低且效率高,但再生利用的專業性不足;電池廠 商的模式有利于打造產業閉環,商業模式穩定,但必須解決上下游協同問題;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專業性強,技術優勢最顯著,但需要自行建立回收渠道,話語權較 小,規模壁壘較高;互聯網+產融聯盟模式可以快速聚集產業資源,運作及發展空間大,投入小且有更多的機會,一旦能成功形成共生、共享、共贏的機制,則發展 潛力巨大,但需要有很強的資源整合和運營管理能力,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

            據介紹,鋰++平臺秉承“一切皆共享、一切皆合作”的理念,圍 繞動力電池互聯網+產融聯盟模式創新探索,致力于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服務最好、數字化程度最高,且具公信力的鋰電池循環產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對鋰電池循環 產業鏈的需求、供給、服務、平臺的四方共贏。“鋰++”充分整合產業、金融、數智等要素,緊緊圍繞“匯聚、互動、交易、服務”的經營主線,奠定平臺的價值 基礎。

            未來平臺在構建鋰電循環產業的全品類交易市場的同時,集成推出六大服務體系,包括“鋰+倉”“鋰+通”“鋰+檢”“鋰+融” “鋰+工”“鋰+詢”。“鋰+倉”服務是指高標準數字化智慧倉儲;“鋰+通”服務是指合規承運商運力準入和調度網絡;“鋰+檢”服務是為鋰電池的檢測、維 修、評估、保養;“鋰+融”服務是供應鏈金融、電池銀行、保險服務等;“鋰+工”服務是拆解破碎制粉、元素提純等;“鋰+訊”服務是提供資訊、設備、數字 化等。

            天奇股份董事長黃斌表示,鋰電池循環板塊是天奇戰略發展的核心板塊,在鋰電池的梯次利用與再生提取、回收體系等方面深耕多年,具備完備的產業基礎。 “鋰++”作為獨立的第三方產業互聯網平臺秉承開放、共享、合作的理念,對鋰電循環產業實現“全鏈條鏈接、全維度交流、全要素交易、全方位整合”,構建開 放的鋰電循環產業生態鏈,積極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發展。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金融科技群組總裁李波表示,基于京東在數智供應鏈方 面全場景、全鏈路、全生態的優勢,以及數智供應鏈+供應鏈金融的“雙鏈聯動”模式,京東科技在與天奇的深度合作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化學反應,為鋰電循環產業 發展注入了數字化的賦能。天奇和京東圍繞鋰電池回收產業鏈的合作極具“數實融合”代表性,充分體現了“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以綠色金融助力鋰電 循環的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侯貴光表示,生態文明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幾大領域要有機融合,才能引領高質量發展。加速生態文明建設,不是踩傳統的“油門”,而是踩綠色動力(601330) 油門,要將之前單純的“踩剎車”變成集方向盤、油門和剎車為一體的系統化工程。“鋰++”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初衷,就是要在鋰電池領域實現最大的物質循環, 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開采。要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暢通的物質循環渠道,將物質循環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相關環節進行更便捷的數字化管控,解決物質循環不暢導致 的生態環境問題。

            北京資源強制回收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何葉表示,資源強制回收產業聯盟攜手聯盟動力電池上下游會員企業與產 業鏈眾多合作伙伴,集聚產業資源、研判政策方向、把握市場趨勢、推動制定行業標準、行業發展報告、產學研合作等,為產業鏈提供綜合服務,促進鋰電池循環產 業的數智化升級。

            未來,“鋰++”產業互聯網平臺將充分發揮開放、共享、合作的理念,攜手產業鏈合作伙伴構建更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的鋰電池回收產業鏈,進一步推動鋰電池循環的互聯網+產融聯盟新型模式落地,為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支撐。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