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開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任務清單”,成為政府、企業、農民等多元主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操作手冊”。
3月5日,2023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肯定五年來鄉村振興戰略在強農惠農、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等方面所取得成果,并重申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要求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和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等議題。
京東云從數智供應鏈出發,以“技術+產業”耕耘美麗鄉村、服務“三農”。
鄉村發展:“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
服務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京東云站在全供應鏈環節上,以更宏觀的視角,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共生。京東云扎根數智供應鏈,在鹽邊推出了“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的服務舉措。
具體來講,以三產切入,構建營銷服務體系,叫響鹽邊特產的知名度,從而聚集二產,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初級農產品變為地方品牌商品走向全國,形成可持續的產業競爭力。進而反哺一產,以高品質農業引領農民共富,形成高品質農產品-消費升級-農民增收的“正循環”。
其中,芒果產業作為鹽邊縣鄉村振興的一大支柱產業,存在銷售渠道窄且被動、覆蓋區域有限、附加價值低等問題。為此,2022年,京東云依托數智供應鏈與當地共建京東鹽邊鄉村振興示范園,搭建攀枝花B2P產業供銷服務平臺,匯集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等企業生態,進行信息展示與交易對接,實現了芒果產業“產供銷”一體化運營。平臺上線至今,交易撮合1.1億元。
“發揮數字技術的獨特優勢,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成都市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教授表示,京東云以數智供應鏈為基礎,“以三產聚二產促一產”, 是基于鹽邊地方產業狀況、更是一個基于國家大戰略的引導,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堅持可持續發展路徑,追求共同富裕目標的創新典型。
鄉村建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在京東云看來,科技平臺所發揮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落腳于農民產業增值。
“過去‘憑經驗’,如今‘看數據’,收入增加40%” 湖北棗陽果農劉健,借助京東云數智農業管理系統,開拓能力“新地圖”。 2022年,京東云服務棗陽政府,打造京東(棗陽)數字經濟產業園。劉健經營的“豐滿園”果業基地,成為棗陽市第一個京東農場項目。在這里,由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構建的智能農業管理體系,正助力果園從傳統走向“云端”。基地每畝優質果提高15%以上,單價是普通種植方式的3倍之多。
在數字中國的設計圖紙中,“三農”是最基礎的一環。在數智供應鏈上,京東云著眼科技興農,“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京東云以“供應鏈中臺+運營”服務,線上線下全鏈路,實現重慶山茶油供應鏈降本增效,預估茶油年銷售額1500萬元,帶動區域種植面積超20萬畝;瀾滄農特好物,沿數智供應鏈上行,京東云為瀾滄打造冷鏈物流信息交易運營平臺,聚合生產、加工、運輸、配送資源,整合供需信息,聯通產銷兩地地,讓瀾滄農產品“走出去”,農民富起來;基于區塊鏈防偽追溯技術,京東云打造普洱茶區塊鏈溯源平臺,為云南普洱和玉溪的每一盞茶“定位”身份,實現普洱茶“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質量可追溯、服務更便捷、整體可視化”;京東研發生物資產監管平臺,集成云計算、區塊鏈和IoT物聯平臺能力,全流程管控牛只入欄、養殖、出欄,形成動態、可追溯生物資產,助力活體資產抵押、監管……一系列案例,凸顯了京東云數智供應鏈的全產業、全生態的能力底色。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董莜丹認為,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數字技術有很強的穿透性,能夠打破傳統產業的一些壁壘。以數智化供應鏈為例,無論是在生產端,還是銷售端,都能產生賦能作用。
鄉村產業:“頭雁”領航“雁陣”齊飛
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建議提案涉及鄉村產業振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建議“充分發揮數字技術能力促進地標農產品規范發展,重點通過數字手段實現地標農產品的溯源化、品牌化、標準化,推廣一體化數字供應鏈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曹鵬在“關于發展新型實體企業,以數實融合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中建議:在“三農”領域,加快農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推動農業種植養殖、市場銷售、物流服務等各環節數字化轉型,提升農產品品牌化、數字化、產業化“三化”水平,促進農業提質和農民增收。推動各類傳統實體企業向新型實體企業轉型躍升。
服務“三農”,京東云以數智供應鏈為基礎所構建起的全生態能力,踐行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機制,聯動大型合作伙伴,以“頭雁”帶動本地產業轉型。其中,京東云服務國家電投建設綜合智慧能源平臺,著眼“三網融合”,立足鄉村治理,面向惠民興業,項目有望開發1000個縣,觸達用戶2.5億,物聯網鏈接3億臺用能設備。
同時,著眼區域公共品牌打造,以新思維帶動“雁陣”齊飛。拿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如東條斑紫菜來講,京東云就以用戶需求為基礎,通過行業、市場、商品、價格、人群、營銷六維分析,為南通吉優食品等企業推出的“C2M”反向定制有機海苔產品,縮短了67%的新品上市周期,在京東平臺一經推出,就贏得了100%的用戶好評,極大豐富了百姓鄉村消費。
無論是鄉村品牌的提升,還是鄉村消費的升級,抑或鄉村產業的轉型,都有賴于鄉村治理地基的穩固。在山東濟南,京東云服務當地打造秸稈焚燒監測平臺,這一智能識別煙火點,24小時視頻監測涉農區,掌握秸稈焚燒實時動向,可有效減少秸稈焚燒案件,營造“安全+可持續”鄉村環境。該案例入選權威科技媒體CSDN的“人工智能優秀案例實踐TOP30”。
向“三農”進發的征途上,中國從來不乏仰望星空、俯身耕耘的力量。這一價值,并非憑空描繪,而是建立在中國三農改革初心所向和厚實的歷史積累上。新世紀以來,20個一號文件連續出臺,鎖定農村、農業和農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伴隨數字中國的農業建設洪流,數智供應鏈也“將論文寫在農村的大地上”,見證傳統農田走向云端種植,傾聽c2m反向定制的市場呼聲,服務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收獲幸福感、安全感和價值感,不斷拓展和延伸中國新“三農”的美好想象。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