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晚國家大劇院,“《紅色娘子軍》國際婦女節特別策劃”:張藝與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音樂會,100分鐘的《紅色娘子軍》全本音樂版正式演奏,這還是第一次;演出結束謝幕,指揮張藝甚為感慨,這部作品60年了但經典不受時間的限制。盡管我們已經很累了,但我們還是要加演“萬泉河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相當老年特別是女性中老年觀眾觀演,再現時代記憶。復旦大學中文系汪涌豪教授在浦東干部學院選修課“領導干部的人文視野”(2011)中特別強調,一個人在20歲前讀過的小說將伴隨其一生。大家非常贊同,我感受更深,并將此作為引語,結合紅色經典小說(《紅巖》、《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敵后武工隊》等)的摘錄作為短信發給學員同學,交流學習心得。由此引申,20歲前所看的電影戲劇同樣是終生記憶。
不僅如此,作為正式演出前的“熱場”節目,亦有收獲。大劇院二樓大廳西側咖啡廳小舞臺上演木管五重奏,長笛,單、雙簧管,大管,還有圓號,先后演奏了《瑤族舞曲》和《四小天鵝舞曲》,中間是作為首席的女性長笛演奏員講解,她在介紹木管組的低音樂器大管時認為,如果沒有低音部分,音樂就失去平衡了。
你知道物理不平衡定律嗎?那是因為物體的全部重量都集中在一個點上了(蘇聯電影《勞動與愛情》)!balance的平衡合作之義,為此,凡事都要考慮兩點而不是一點,特別是他方和他人,盡管自身利益通常是個人的出發點。
印象中經濟學有種說法,就一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赤字固然不佳,但長期出超也會失衡,標準狀態還是進出平衡。總而言之,兩點而不只是一點。
(馬秀山2023年3月4日)
相關鏈接:在十七年文學中,仍然有較為豐富的人民的“火熱斗爭生活”,人物有原型有真實血肉,即使寫戰爭和斗爭,也有一種美感——它有它自己的詩學,雖是偏斜的詩學。“即使政策是偏頗的,民生是艱難的,生活仍然是強健的、豐富多彩的”。這就是現實主義的勝利(《人民日報》2013年6月25日第14版)。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