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報》第20版科幻專題:從本質上說,科幻是一種類型文藝,但它在類型創作中注入了前沿的科技元素和科學思想,所以帶給人非同一般的感受和影響。20世紀初,魯迅先生翻譯出版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的《月界旅行》時說過,科學小說“經以科學,緯以人情”。科幻是一種開放、多元、包容的文藝類型。科技從業者、企業家、教育工作者、藝術家等各行各業的讀者觀眾,從科幻作品中汲取靈感,科幻創作也表現出越來越廣泛的視角和風格(阿來:“充滿活力的文藝領域”陳楸帆:“走向世界的文化使命”)。
科學工作者同志們,不要把幻想讓詩人獨占了。嫦娥奔月,龍宮探寶,《封神演義》許多幻想,通過科學,今天大都變成現實。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風格(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現實當中,專利介乎于科學原理和科技成果之間,純粹的理論上的科學原理不能獲得專利保護;而科技成果在市場上已經取得了經濟效益,已被公知公用了,自然也不能獲得專利。
專利的發明內容是預計有市場利潤但尚未走向市場。“能量守衡定律”作為物理學的科學原理排除在專利保護對象之外;而出租汽車計價器這種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則有經濟效益,當發明了新的可以自動書寫發票的出租汽車計價器就能夠申請專利,這種尚未走向市場的新型計價器具有潛在的市場利潤。
專利法對“實用性”的解釋是:發明所屬本行業領域的具有中等專業知識水平的人員可以實施。“幻想式”的發明設想不能申請并獲得專利。這是目前大多數國家專利法的規定。知識經濟的發展,發明的構思變化,科學原理基礎上向市場化進軍的主意直至幻想可否獲得專利。
貝爾乘船時聽到一個人的演講——將來一定會有一種東西能夠在異地聯接兩個人的談話。貝爾從此開始了苦苦的思索并最終獲得成功。貝爾和電話專利密不可分。啟發貝爾的那個人呢?授予他關于電話的“技術設想(幻想)”專利(B股專利),設立“A股和B股”兩類專利,專利制度變革?
(馬秀山2023年2月28日)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