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出版《說三國謀略話專利經營》這本小冊子,同事帶回家去閱讀,其公父是廠級領導頗為欣賞,還當著全家的面誦讀了其中的一篇——55個《三國演義》故事都對應著相關的專利經營案例。
《說三國謀略話專利經營》這本小冊子的想法是我在撰寫一篇專利經營文章時運用《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典故所產生的,忽然間,我試想能否將精彩紛呈的《三國演義》謀略與豐富多彩的外國企業專利經營之道聯系在一起呢?有了這個想法之后,我開始翻閱《三國演義》和自己所掌握的企業專利經營的實例,并查閱了相關的三國和專利書籍。在這過程中,我亦擔心自己的這一想法能否成功?三國中的謀略是否能同現代的專利經營術吻合?隨著構思的進行,令我寬慰的是,三國謀略同專利經營,它們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古今中外的思想、招數有著深刻的共同之舉;它們的教訓亦有相同之感,從這種意義上說,這是本專利意識流的“哲學小冊子”。草擬的這五十五篇長短不一、范圍大小不同的文章,有經驗也有教訓,按照三國故事的歷史發展順序,結合專利經營范例,比照“先魯肅后孔明”(先三國后專利)的京戲套路撰寫而成。
由于我的歷史知識淺薄,專利經營資料的占有、收集還不夠豐富、準確,加之各國的專利法和經濟發展,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亦不斷變化,這兩者的結合定有疏漏、錯誤之處,但如同三國中的謀略藝術一樣,專利意識這種經營哲學思想是經得起風吹浪打的時間考驗的,這一點,與廣大讀者共勉(出版前言1992年6月30日)。
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指出:“一般地說,一切有相當研究能力的共產黨員,都要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都要研究我們民族的歷史,都要研究當前運動的情況和趨勢;并經過他們去教育那些文化水準較低的黨員。特殊地說,干部應當著重地研究這些,中央委員和高級干部尤其應當加緊研究。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
龔自珍說,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中華美國學會及中美關系史專業委員會研討會,解決現實問題,向歷史尋求智慧。講現實問題閃耀的則是歷史的智慧。任何一門科學都是單純地從一個角度看問題,而歷史學家是一位綜合的人物,它要求歷史地、全面地、綜合性地看待并研究問題。
列寧說:“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有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這也是審查專利申請并判斷是否授予專利權的標準,該發明同已知現有的技術產品相比較是否有進步!有就給專利,沒有就不給。
“歷史不會重復,但確實押韻”(馬克·吐溫)。遺憾的是“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黑格爾)。
(馬秀山2023年2月20日)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