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聞網1月29日訊(金汐)近日,新疆伊犁一名男子曬出自己家中養了4年的一只“太歲”。據了解,2018年,男子在工地開挖土方石時,意外撿到了黑太歲。隨后,便開始在家中用山泉水養了起來。如今,4年過去,這只黑太歲已從撿到時的6.55公斤長到了14.03公斤。
太歲,又名肉靈芝,生長于地下,是由粘菌、細菌和真菌三類菌構成的一種稀有的聚合體。研究表明,肉靈芝以細菌、酵母菌、霉菌、霉菌孢子等微小生物為食,以纖維素、幾丁素、甲殼素等為營養,肌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核酸以及假絲酵母菌和白地霉。
太歲的細胞會光合作用,為自然界非植物、非動物、非菌類的第四種生命形式,是迄今發現最古老的古生物活體標本。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肉芝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并把它收入“菜”部“芝”類,可食用、入藥。
除此之外,《山海經》、《神農本草經》等古書中都有類似的描述,將這種肉樣特征的生命體統稱為“太歲”,于是現代出土的與此描述相近的物體就被稱為“太歲”。但現在還不確定,古書中記載的太歲與當下發現的太歲本質上是否是同一種物質,目前也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說明太歲形成的原因,關于“太歲”的存在、作用和藥效,在生物學界始終有爭議。
據中國太歲收藏協會專家介紹,因復合粘菌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安全起見,建議收藏研究為主,不可輕易食用。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