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國家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明確提出“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推進金融業信息化核心技術安全可控,維護金融基礎設施安全”。
2022年2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的《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明確要求2025年基本建成與現代金融體系相適應的標準體系,并提出要穩步推進金融業信息化核心技術安全可控標準建設。金融業信息化安全可控建設開始提速。
保險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的支柱。其核心業務系統數據邏輯復雜、交易調用鏈長,對升級后數據庫等基礎軟件對原有系統的兼容能力具有極高的要求。
“高度兼容,平滑替換” 保險系統自主升級的普遍需求
同是金融行業,相較于銀行和證券,保險行業的自主升級進程普遍相對較慢,其主要原因與保險行業的業務特征密不可分。對于保險行業而言,短時并發壓力沒有銀行、證券那么大,但是在業務復雜性和對數據庫專有特性的依賴程度上,都要遠高于其他行業,數據庫等基礎軟硬件替換面臨多方面挑戰:
1.業務邏輯復雜
保險企業普遍涉及財險、車險、壽險等多險種,各系統關聯關系龐雜,調用鏈比銀行和證券業務更長、更復雜,業務系統難以改造。
2.Oracle特性依賴嚴重
對數據庫專有功能依賴性強,業務系統長期在Oracle等技術生態下演進,大量使用到存儲過程、觸發器、自定義類型/函數等,對數據庫的Oracle兼容性要求極高。
3.遷移效率要求高
數據量大,單庫普遍在TB級別,而業務可預留的停機窗口短暫,替換方案和遷移效率要求極高。
智能化一站式遷移方案
得益于多年國外數據庫的自主升級經驗,人大金倉打造了完整高效的一站式數據庫遷移替代解決方案,助力保險行業應用快速平滑切換至國產平臺,實現數據平臺無感升級。
開放高兼容,應用少改動
可插拔體系架構
插件式體系架構,兼容模式可根據參數選擇;快速兼容框架擴展,支持全新數據庫。
多生態兼容
自研框架全面兼容Oracle;自研高度兼容MySQL、SqlServer及PG生態數據庫。
高性能工具加持,數據遷移“準在線”
全數據
除支持每小時近TB級存量數據遷移外,在遷移過程中原生產系統中的增量數據(增、刪、改)均可實時捕獲,并提供本地緩存策略以快速追平數據,有效保障數據一致性。
低侵擾
存量數據遷移不依賴生產服務器,在線數據同步采用日志同步技術,對應用網絡占用及數據庫請求負載均無影響。
準在線
因為無需在生產服務器進行存量數據遷移,故停服時間較短,只發生在遷移完成后的校驗與應用切換期間。
雙軌并行支撐,更穩妥的上線保障
階段一:正向同步
以原有系統為業務主系統,KES為備系統;
通過KFS實現原有系統與KES的數據同步,兩端數據一致;
KES作為備庫,可分擔查詢等只讀業務,資源充分利用;
階段二:反向同步
不改變整體拓撲,KES作為主系統,原有系統作為備系統;
通過KFS實現KES至原有系統的數據同步,兩端數據一致;
此階段原有系統作為回退保障,國產系統若發生故障原有系統可快速接管;
用戶收益
高性能:每秒數千筆交易復制,高性能低延遲數據同步;
模塊化:主流軟硬件平臺和常見異構數據庫全支持,靈活的部署模式適應各種復雜場景;
易用性:圖形化、向導式配置及管理平臺,簡單易用好上手;
歷經考驗 金倉“一站式遷移替換”方案典型實踐
某頭部保險用戶數據庫升級改造
該保險公司是員工規模數萬人、年保費收入數百億元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業內頭部企業之一,原有數據庫以Oracle、MySQL居多。為確保數據安全以及供應鏈風險持續可控,該保險公司積極落實政策指示,首批次選取招投標系統、安責險管理系統、內部辦公系統等5個重點業務系統進行國產化替代試點。
金倉“一站式智能遷移替換”方案在本批次國產化替代試點項目中表現良好,協助用戶快速、平滑的完成數據庫系統的升級替換。
兼容性高
在本批次替換的5個系統中,金倉KES兼容原有系統Oracle語法超過98%以上,超高的兼容性讓數據庫遷移難度顯著降低。
智能轉換
使用金倉智能遷移方案完成數據遷移后,金倉遷移評估系統準確給出PLSQL智能化改寫方案,應用側極少量語句改寫即可在金倉數據庫上使用。
無感遷移
近10TB存量數據在數小時內即完成遷移,數據遷移“準在線”;結合KFS雙軌并行柔性替代方案,數據庫整個替換割接過程前端業務全“無感”。
結語
人大金倉作為數據庫領域的國家隊,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為用戶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和生態融合能力。未來,人大金倉將繼續聚焦金融領域,打造更全面的解決方案,聚合眾多生態伙伴,共同營造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金融產業鏈生態環境。我們將與國內軟件廠商一道,加速推動金融領域關鍵技術整合與典型場景應用落地,為構建新時代數字中國貢獻力量。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