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機器學習技術可于1秒內預測海嘯影響,極大縮減時間

            2022-12-29 13:38:10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29日訊(秦川) 據科技日報報道,日本科學家借助機器學習技術,能在不到1秒鐘內詳細預測海嘯可能產生的影響,而傳統方法需要30分鐘,這能為人們采取適當行動贏得寶貴時間。

            研究人員指出,2011年3月11日襲擊日本東北部的災難性海嘯奪去了約18500人的生命,如果海嘯的早期預警能更快更準確預測海岸線和內陸不同地點的水位,很多失去的生命或許可被挽救。

            海嘯,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波長可達數百公里,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當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波長減短而波高急劇增高,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墻”。

            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嘯的海浪冰墻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復一次,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

            2011年日本東北部海域突然發生9.1級大地震,地震引起23米高的海嘯。據了解,1米海嘯致死率為100%,但此次海嘯最高可達23米。抗震強的房屋被輕松推走,高架橋被連根拔起,最終造成大量傷亡。

            日本東北部海岸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傳感器網絡,以便監測海底運動,組成該網絡的150個海上臺站會提供海嘯預警。科學團隊通過模擬海嘯情景和實際情況進行測試,得出結果,基于機器學習的模型只需此前1%的計算工作量就可達到同樣的精度。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此方法僅適用于高于1.5米的大型海嘯,正在改進以適用于其他小型海嘯,除海嘯外,也可用于其他災難場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