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蒲江縣科協高度重視農技協建設,一大批農技協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活躍在田間地頭,為壯大自主經濟、發展農業產業、提升農民科學素質、助推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近日,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公布了2022年“百強農技協“名單,由蒲江縣科協推薦的蒲江縣鶴山果品協會再次從眾多優秀備選單位中脫穎而出,榮譽上榜。
蒲江縣鶴山果品協會在縣科協的指導和支持下,始終以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為己任,堅持把農技科普作為主要工作,致力推動農村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廣,增強農民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助力農民依靠科技脫貧致富,成為鄉村振興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如今,蒲江縣鶴山果品協會有單位會員15名,個人會員644人。協會黨支部黨員33人。會員柑橘種植面積約8萬畝(其中核心基地1.5萬畝),占全縣柑橘種植面積的18%,輻射帶動18萬畝。協會協助會員年銷售柑桔5000萬公斤以上,銷售收入超3億元。
創新“線上+線下”模式,助力開展農技科普工作
自成立以來,協會每年在科技之春、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及相關農時季節,在縣科協的統一組織下,依托協會農技骨干在全縣各涉農村(社區)及部分縣外柑橘產區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60場以上,培訓果農5000人次以上。為緊跟時代發展,慢慢地,協會也開始創新科普工作模式。自2020年起,協會開始在微信群里創新開展線上培訓,每年線上培訓場數約50場,培訓人次約10000人次。對于科普宣傳,協會還創建了抖音賬號“左楷說農”,持續發布果樹種植及土壤保護的相關科普視頻,目前累計播放量超350萬次。
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開展一對一精準扶貧工作
為更好開展精準幫扶工作,提升協會的社會貢獻度,協會于2016、2017年連續開展了社會組織精準幫扶工作,為全縣10戶貧困老黨員、30戶殘疾人、25戶低保戶開展了一對一的產業發展精準扶持指導服務工作,充分改變了以前送現金送禮物的久幫不見效的幫扶模式。2017年—2022年,協會連續5年受縣殘聯委托,對全縣殘疾人或殘疾人家屬進行柑桔、獼猴桃、茶葉等實用技術培訓和種植實用技術“一對一”田間實操培訓,總培訓人次達2000余人次,并為各貧困人員發放《柑桔全程標準化栽培管理》、《獼猴桃全程標準化栽培管理》等技術資料。
從活動計劃到技術培訓,把黨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
2005年,協會組建成立了黨支部,實現了把黨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支部現有黨員33人,覆蓋全縣8個鎮(街道),由陳維君擔任支部書記,主要負責黨支部的日常工作。支部設有黨員活動室,制定年度主題活動月計劃,定期組織黨員開展活動,對果農進行實用技術培訓,提供全產業鏈的技術指導。
多方聯合搭建平臺,共助產業優質發展
為進一步助推蒲江柑橘產業持續高效發展,在縣科協的指導下,由鶴山果品協會牽頭,四川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作為技術依托單位的“中國農技協四川蒲江果業科技小院”于2019年初正式獲批,成為四川省首批五家科技小院之一,也是成都市唯一一家。成立后,小院依托四川農大汪志輝教授團隊技術力量,緊密圍繞果樹高效優質栽培,以生產中的問題為導向,以提質增效為目的,以期找出并解決蒲江果品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借助鶴山果品協會的平臺,對全縣和全省范圍的種植戶進行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培訓,對進一步擴大科技小院影響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實現蒲江和全省柑橘產業的綠色、高效、優質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和推動作用。2019年、2020年,蒲江果業科技小院連續被中國農技協評為“十佳科技小院”;2021年被四川省農技協評為“四川優秀科技小院”;2022年8月被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聯合發文確定為支持建設科技小院之一。
互聯網+物聯網,打造優質柑桔品牌
近年來,在縣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協會利用“會企合作”的資源優勢,在我縣柑桔產業發展上率先開展了會企合作的互聯網+物聯網智慧農業千畝柑桔品牌信息化示范建設。協會采用了協會服務、會員果農參與、企業投入共同打造的果品溯源采集系統、土壤和空氣傳感系統、無人氣象系統、病蟲害檢測系統、養分檢測系統、水質監測系統、水果銷售交易平臺系統、投入品管控展示監測系統、供銷客商交流平臺系統,為該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品質的提升以及真實有效的管控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同時為我縣柑桔品牌的打造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全縣果農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充分體現了農技協創新開展會企合作技物服務的信息化服務理念。
鶴山果品協會成立以來,協會工作多次受到各級科協及相關部門的肯定和表揚。先后榮獲“全國百強協會”“全省百強協會”“全國科普惠農先進協會”“全省黨員示范崗”“全省創先爭優先進黨組織”“成都市示范農技協”等稱號。
持續建優建強農技協,為鄉村振興貢獻科協力量
蒲江縣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縣科協將繼續以發展壯大農技協為抓手,充分發揮各級農技協種養能人多、致富帶動力強、農業技術硬的特點,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帶動全縣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促進本地特色農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發揮科協力量!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