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到兩張舊票,那是上世紀80年代京城參加工作單身時的記憶。一是首都體育館演唱會門票,二是中國政法大學禮堂電影票。
1985年專利法實施,工作于薊門橋國家專利局,毗鄰中國政法大學(法大),常到該校的學生食堂用餐,繼續校園生活,食堂門前布告欄,學校的學術會議講座及其文藝活動,混入“階級隊伍”,和學生們在一起。
第一次看電影《飄》是該校禮堂且為錄像播映,效果不比電影,但影片開頭的音樂旋律“《一曲難忘》”,還有片頭字幕:“老南方曾是一片騎士和棉田的國土……如今只能在書本找到它,因為它已成難忘的南柯一夢。一種已經‘隨風而逝’(Gong with wind小說書名和影片原片名)的文明”。
不僅如此,法大東門外小月河畔,學生們自發英語之角,印象每周五晚上,練習英語口語的好地方,利用單身時光,積極參與。國際法專業的英語基礎,成為英語角的“佼佼者”,同在校學生相識相知相交,以致其畢業回家鄉參加工作直至出國定居,一直都有聯系。
法大校園食堂,幾度遇見一位青年,好似大學實習借住華東政法學院時相逢的該校同級學生,校園小橋上交談,利用暑假復習準備來年的研究生考試。北京音樂廳中國青年交響樂團音樂會幕間休息,再度不期相遇,不再猶豫,主動上前,向其“攤牌”,他亦記起當年華政校園夕陽之下小橋流水,吉林大學國際法專業同學。成功考取法大研究生,民法學大家江平名下。他學生宿舍,我辦公室,走動至其出國訪問學者。
再說首都體育館,歌星演唱會特色。上世紀80年代,首都體育館和工人體育館,北京西北東南兩大演出重鎮,港臺歌星及國內新星的演出會越來越多地向西北“戰略轉移”,“新星演唱會”、奚秀蘭、張明敏、陳美齡、劉歡……
父親在長春學徒的師弟,其子文革前即來京參加首都建設,從京西賓館到首都體育館。大學畢業來北京前,父親去師弟家拿到其工作單位地址,夫婦允諾給在京的兒子寫信告知,我將去聯系。
到國家專利局安頓一個時期,估計長春家信已經到了,遂去首體“接關系”,傳達室報出要找的姓名,顯然是單位“資深人士”,本家兄弟見面——盡管從未謀面。首體及其宿舍和專利局相距頗近,薊門橋總部大樓尚在建設中,專利局借住西郊八里莊玉淵潭人民公社辦公,“地緣外交”優勢。大哥讓我到其家中認門,承諾日后就體育表演或文藝演出提供便利。
精神和物質,我局職工福利所分大米豆油,就近送到大哥家里——我單身吃食堂并不開火。大哥同我談起當年初到北京的過程,不到二十歲,離開父母,很是想家。母親在其到了北京的第二個月,就來首都看望并加以鼓勵,還請單位給予鍛煉教育培養。大哥要我借助單身優勢,工作靠前多做。
大哥的母親抗戰時期地下工作者,“遙想當年”,傳奇經歷。出入于日偽內部,獲取傳遞情報。解放后長春市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主任,送子北京參加首都建設落戶京城。曾在大哥家中遇見來京探親的馬嬸……
往事絕不如煙。意大利哲學家、歷史學家克羅齊說,“歷史照亮的不是過去,而是今天”(《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8日第24版)。(馬秀山2022年12月22日)
相關鏈接:毛澤東曾經指出,“我們要消滅敵人,就要有兩種戰爭,一種是公開的戰爭,一種是隱蔽的戰爭”。“我是來做大生意的,小買賣我不感興趣”。談判伊始,張學良就開玩笑地說。李克農機智應答,“我們之間什么生意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談”(《人民日報》2015年9月2日第6版)。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