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6日訊(秦川) 近日,用“冰鎮拉拉褲”給孩子退燒的圖片廣為流傳,家長表示“拉拉褲倒點水放冰箱里,晚上罩頭上,退熱效果挺好的”。但這樣的做法合理嗎?會不會對小孩身體造成傷害?
當人們發燒時,會選擇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兩種方式,很多時候會結合進行。物理降溫在很多醫生科普和相關書籍上都有介紹,在傳統上還是推薦的。如冷敷、溫水/擦浴、冰貼、溫水泡腳等。其原理就是帶走人體熱量,特點是便宜、(貌似)安全、但效果持續時間短。藥物降溫是越來越為大家接受的退燒方法。
物理降溫一般適合體溫不超過38.5℃,常用的降溫溶劑如溫水、涼水、酒精、冰塊、冰鹽水、冰帽以及醫用化學降溫袋等。
然而,嬰幼兒皮膚薄,易吸收酒精,滲透到皮膚內層就容易被人體吸收,發生酒精中毒,因此不適合用酒精降溫。并且冰敷也不適用,由于冰敷太冷,可能會導致嬰幼兒額頭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加重病情。最好選擇溫水熱敷,勤換溫水。
用毛巾沾冷水,適當擰干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溫濕毛巾擦拭患者的額頭、腋下和四肢等部位,這些血管分布比較多,血液循環快,血管表淺,容易散熱。可以多喝水。發燒是身體消耗水分的過程,多喝水可以加快排汗、排尿,促進體內的毒素以及代謝廢物排出,利于康復,但要注意適量飲用,以防水中毒的發生。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