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及的重點攻關關鍵零部件,譜儀被稱作磁共振設備的「大腦」,是射頻和梯度系統的控制中心,負責磁共振成像信號的激發、編碼、采集和重建等諸多任務。
虎年一開年,作為國產醫療設備領域龍頭企業東軟醫療磁共振核心技術再獲新突破:基于全新平臺、自主研發的下一代光纖分布式譜儀系統宣告成功!
經過前期的大量測試和臨床驗證,新一代譜儀可有效提升磁共振成像的信噪比,并使設備的可拓展性、實時性和開放性大大增強,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業內先進水平。據悉,搭載該技術的東軟醫療新款高端全自研磁共振,也將于CMEF 2022上首發亮相。
01 硬核「大腦」,共振影像
如果說實現磁體、梯度、射頻的自主研發,使磁共振整機創新進入了自由王國,那么實現高性能譜儀系統的自主研發,則使磁共振臨床應用創新進入了自由王國。
一款優秀的譜儀就好比一架精巧復雜的鋼琴。高性能電路是靈動的琴弦,用戶界面是黑白交錯著可孕育出各種美妙音符的琴鍵。固件和軟件是連接在琴鍵和琴弦之間,能激發出準確音符的精密擊弦器。系統校正,好比是這架鋼琴的精準調教,保證著琴弦上蹦出的每一個音符都那么美妙動人。
而使用譜儀實現多種多樣臨床掃描方案的醫生,就好比是彈奏這部鋼琴的演奏家,既能澎湃出氣魄宏大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又可變幻出浪漫美妙的舒曼 《夢幻曲》,還可流淌出真摯而又優美的肖邦《夜曲》,以及各種其他風格的美妙樂曲。對于一些科研用戶,他們甚至還可以在這臺“鋼琴”上創作自己的全新作品 ——創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02 從零開始,強勢攻關
在過去,由于譜儀的多學科交叉、技術高度密集屬性,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其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少數幾個國外企業手中,國產廠商長期處于被「卡脖子」狀態,這直接導致了國產磁共振長期在中低端徘徊。
國產醫療設備企業東軟醫療的出現徹底扭轉這一局面,以匯聚大批跨學科的行業頂尖人才,從零開始,踏上了全新一代光纖分布式譜儀的自主研發之路。研發團隊經過多年的艱苦攻關,無數次的打磨、優化和迭代,最終迎來了國產首款光纖分布式譜儀的橫空出世。
03創新科技,影領未來
基于全新平臺,東軟醫療新一代譜儀實現了磁共振成像信噪比、可拓展性、實時性和開放性的全面提升。
信噪比更高:不同于傳統譜儀,東軟醫療新一代譜儀用光纖代替電纜,確保了譜儀發射和接收的信號和數據失真度更小,進而使臨床圖像更清晰,信噪比更高。在其支撐下,新款磁共振設備可實現高清彌散成像、三維等體素高分辨成像、無造影劑腎動脈成像等高級應用。
可拓展性更強:東軟醫療新一代譜儀采用創新的分形架構,擴展性更強,不受接收通道數、發射通道數、梯度通道數的限制,可滿足不同場強、不同功能的磁共振設備需求。而傳統譜儀采用的集總式機箱架構,就像車位固定的停車場,停滿后很難再進行擴充。
實時性更好:東軟醫療新一代譜儀可實現多個任務由分布式的模塊并行執行,大大提升了對整機控制的實時效能,使成像更精準、更實時。例如,在人呼吸運 動時,新一代譜儀可實時檢測被檢者的運動,適時做出精準的調整,確保掃描高質量順利完成。而傳統譜儀架構無法實現該功能,存在圖像質量穩定性欠佳等問題。
開放性更廣:東軟醫療新一代譜儀可提供更多元的科研解決方案。科研人員只需有創新的靈感和對磁共振的理解,就可在整機上開展研究工作。比如東軟醫療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展的頸動脈斑塊科研項目,就得益于該譜儀強大的開放序列、科研接口及開發和調試工具。
東軟醫療光纖分布式譜儀的研制成功,為當前及下一代國產磁共振產品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也將持續開拓著磁共振的應用新邊界,推動高端磁共振走進更多醫院,助力我國乃至全球的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科技自強,奮斗不息。屬于國產磁共振的全新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