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是不重視,還是差技術?合資車型為啥不愛搭載APS自動泊車系統?

            2022-01-28 17:01:30     來源:智能科技網

            1月25日,i-VISTA智能汽車指數最新一批測試車型的成績正式發布,一共兩款車,分別是捷豹 XEL(2021款 2.0T 250PS R-DYNAMIC HSE 豪華運動版)和沃爾沃 XC40新能源(2022款 P8 純電 四驅智雅運動版),下文分別簡稱為捷豹 XEL和沃爾沃 XC40新能源。

            i-VISTA中國智能汽車指數由國家一類科研院所中國汽研發布,是國內首個業內公認的公平、公正、專業、權威的智能網聯汽車第三方評價體系,已被40余家主流企業納入開發標準。從2018年發布第一批測評車型以來,截止目前共發布了61款車型結果(i-VISTA官網可查),涵蓋了大多數主力消費車型。

            2021年4月,測評規程進行了迭代升級,正式啟用2020版測評規程,它在2018版的基礎上,對體系框架進行了優化調整,更加貼合當下智能汽車的功能特點。新版規程從智能行車、智能泊車、智能安全、智能交互、智能能效等5個方面,對智能網聯汽車進行綜合測評(其中智能能效僅測試新能源汽車)。因其評價維度更全面、操作更規范,故測評結果能準確全面地反映一款車型的智能化水平,無論是對消費端的參考價值,還是助力產業技術升級的賦能價值,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沃爾沃這個品牌一直都是以安全性能著稱,從所測試的結果來看,的確不辱安全之名,在包括智能行車、智能安全、智能能效、智能交互四個維度,沃爾沃 XC40新能源都獲得G優秀評價。

            而捷豹 XEL在智能行車、智能安全、智能交互上的成績上分別是M(一般)、G、M的評價,整體表現并不是那么亮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參與測試的兩款車型均是沒有搭載APS自動泊車系統,這就引起了我們的好奇,為什么合資品牌對這項技術的搭載意愿這么低?(2021年i-VISTA一共測試了6款車型,沒有搭載APS系統的三款車全部為合資品牌)。

            首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什么是APS自動泊車系統,顧名思義,自動泊車就是指汽車通過車載傳感器來實現可用車位的識別,并通過對應的執行系統正確地完成停車入車位動作。

            這套系統由三大子系統組成,分別由環境感知、中央控制、執行系統組成,環境感知系統的作用是進行車位識別,利用車載傳感器采集車位的長度和寬度,在泊車階段,監測汽車相對于目標停車位的相對位置,進而計算車身的角度和轉角等信息,確保泊車過程的安全可靠。

            目前APS系統的感知方案大致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基于超聲波雷達方案,一個是基于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的融合方案。

            算法控制是APS自動泊車系統的核心所在,其主要任務是利用傳感器所獲得的信息,判斷車位是否可用;規劃泊車路徑,根據停車位與周邊障礙物的相對位置,計算最優泊車路徑,并生成相應的控制命令。

            而執行系統則是泊車的最后一環,通過中央控制系統生成相應的控制命令,控制汽車的轉向與速度,完成泊車任務。

            更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傳感器充當我們的眼睛,算法控制充當我們大腦,執行系統就是我們的軀干,以此為基礎進行一個泊車入庫的動作。

            從原理來看,這項功能的實現其實并不算復雜,但合資品牌的搭載率為什么這么低呢,我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成本,車載攝像頭、算法、執行機構,每一部分拆分來看都是支出,合資品牌為了更好的控制利潤率,只能在這方面做減法。

            其次,是合資品牌在這方面的技術的確是被中國品牌彎道超車了,前文我們提到,APS系統的核心是算法控制,而在這方面,依托于本土化的優勢,自主品牌在很多參數的標定上都比合資品牌更加適應中國的國情,這也就使得它們的表現更加亮眼。

            而且由于在本土,自主品牌的泊車系統可以高頻次的迭代優化,比如長安的APA系統,如今已經迭代到APA6.0,有消息稱即將上市的第二代CS75PLUS和長安新能源C385,甚至搭載了可以實現無人自主排隊進車庫、尋車位并泊車入位的APA7.0版,在這一技術領域將再次擴大對合資品牌的代差優勢。

            另一方面,合資品牌相對于自主品牌而言,的確是不太重視這方面的科技配置,因為合資品牌在品牌力方面的確是更有號召力,所以不愿意花費額外的成本去增加競爭力,反之,自主品牌由于在品牌力方面稍遜,所以更愿意用更多先進的配置來增強市場競爭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合資品牌的技術中心通常設立在國外,國內外停車環境的不同,會造成工程師對泊車系統的理解有所差異。反觀中國品牌車企,他們更懂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依據中國泊車環境的迭代也會更加敏銳。i-VISTA中國智能汽車指數的試驗場景代表了中國交通場景,所以中國品牌的車型適配度更高,智能泊車的成績通常會顯得更加優秀。

            寫在最后:

            總體來講,智能化是當下汽車行業的一大風口,消費市場對于這類科技配置的接受度在與日俱增,如果合資品牌還是對其毫不在意以及吝嗇成本,那么一旦自主品牌將用戶習慣養成,合資品牌就會在這場新四化的競爭中變成追逐者。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