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結束恐龍時代的天體從何而來?

            2021-08-20 10:08:25     來源:科幻網

            原標題:恐龍“殺手”或來自小行星帶

            大約6600萬年前,一個直徑約9千米的天體撞擊了現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形成了直徑超過144千米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次撞擊引發了大規模的滅絕事件,終結了恐龍對地球的統治。

            視覺中國供圖

            此前,地質學家檢查了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內6600萬年前的巖石樣本,結果表明撞擊物是類似于碳質球粒隕石類的隕石,這是太陽系中最原始的物質。奇怪的是,雖然碳質球粒隕石在許多接近地球的天體中很常見,但至今沒有一個的大小接近造就了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撞擊物。

            曾有理論認為,造成這一撞擊的天體來自小行星帶,小行星帶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但此前該區域被認為很少產生飛向地球的撞擊物。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模型來模擬天體是如何逃離小行星帶的。

            模擬結果表明,小行星帶外半部,直徑約9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頻率至少是之前預測的10倍——平均每2.5億年撞擊地球一次。在這個時間尺度上,就有可能在6600萬年前因小行星撞擊形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此外,模擬中近一半的撞擊是由碳質球粒隕石造成的,這也與已知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撞擊物非常吻合。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