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王爍
我作為一個年輕的科學工作者一方面感到興奮鼓舞,一方面感到自己責任重大。為了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更好地貢獻我的全部力量,我決心向黨提出申請,接受黨的嚴格審查和鑒定。
——摘自穆恩之1956年3月《入黨志愿書》
穆恩之入黨志愿書手填頁
他是地質學、古生物學家
國際知名筆石專家
早在1947年
穆恩之就參與西沙群島資源調查
他和其他學者一起證明了
我國對西沙、南沙群島的主權
確鑿無疑
還調查了島嶼的沉積地質
新中國成立初期
他參加太子河流域的
地層和古生物研究
沒有車就靠步行
戰勝疾病侵襲、缺糧危機
解決了一個個生物和地質難題
1950年代穆恩之在東北野外指導當地地質工作者工作
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
帶病參加祁連山考察
他領導了祁連山早古生代地層
和筆石的野外工作及室內研究
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
參與西南石油會戰
海南島富鐵礦會戰的
地層古生物綜合考察
氣溫高達40—50℃
他全然不顧過度疲勞
仍堅持野外考察
1979年穆恩之(前排中間)等在西藏珠峰南坡考察
上世紀八十年代
他主持我國奧陶-志留系界線研究
1980年代穆恩之在湖北宜昌作地質調查
在國際學術交流中
他力排眾議
堅持正確學術觀點
為推進國際和我國界線地層工作
做出了貢獻
筆石即筆石綱化石
是一類已滅絕的海洋群體生物
他完成了《筆石》《中國的筆石》
《中國志留系》等
百余篇專著和論文
全面推進我國筆石學研究
創立筆石分類系統
提出筆石體的復雜化和生態分異學說
1979年穆恩之在英國觀察地層
他親赴歐、亞國家訪學交流
推動中國地質古生物研究躋身世界
去世前一個月
仍不忘對遠在國外的學生
殷殷囑托
多看、多學先進的技術和方法
早日學成回國
1980年穆恩之在西藏珠穆朗瑪峰地區考察
他是穆恩之
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國筆石學科帶頭人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圖片由中科院直屬機關黨委提供)
注:筆石是對筆石綱化石的統稱,是一類已滅絕的海洋群體生物,存在于中寒武世至早石炭世。由于其保存狀態是壓扁成碳質薄膜,很像鉛筆在巖石層上書寫的痕跡,因此被稱為“筆石”。筆石分布廣,演化快,同一物種可以在世界上許多洲發現,是劃分和對比地層的重要化石之一。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