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東亞日報》報道,8月3日韓國國內首次檢測出德爾塔變異株的衍生病毒“德爾塔+”,傳染性比德爾塔更強。從去年到現在,新冠病毒已經變異出很多毒株。不斷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更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擔憂。面對狡猾的新冠病毒,除了全面推動新冠疫苗的接種率,新冠抗體治療藥物的開發也備受關注。
美國當地時間3月23日11時,醫藥企業輝瑞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口服新冠治療藥物PF-07321332已經進入1b 期臨床試驗階段,這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口服新冠治療藥物。輝瑞方面表示,迄今為止進行的體外研究表明,PF-07321332是一種可以有效對抗新冠病毒活性的蛋白酶抑制劑。
輝瑞官網截圖
7月16日,開拓藥業宣布于巴拉圭獲得普克魯胺治療COVID-19的首個緊急使用授權(EUA),這是普克魯胺在全球獲得的首個EUA。普克魯胺治療新冠肺炎的明顯優勢是可以降低病毒對細胞及易感器官的感染率。它對特定新冠人群的治療效果均顯著優于中和抗體以及小分子抗病毒藥物,是截止目前療效最佳的小分子新冠治療藥物。
7月20日,騰盛博藥公告旗下子公司騰盛華創在國內開展由鐘南山院士牽頭的新冠中和抗體組合BRII-196/BRII-198臨床二級試驗。目前美國已經批準了幾款中和抗體的緊急使用。但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和未來旅行禁令的松綁,中和抗體作為對付新冠病毒的優良治療手段和預防手段,仍是國家戰略性的公共衛生儲備資源。
都在打疫苗,新冠中和抗體藥物有哪些意義?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提到:“新冠疫苗和抗體療法是相互支持,相互協調的補充。”疫苗需要誘導人體產生抗體,和其他反應以達到預防病毒的目的,但這期間需要一個過程,且保護率不會達到100%“這時候就可以發揮中和抗體治療和緊急預防的強大作用”張林琦解釋說。
中和抗體的中和機制原理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張政教授的研究團隊1月11日在《自然通訊》雜志發表題為《抗體通過模擬ACE2受體中和SARS-CoV-2》的研究論文,對中和抗體的中和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中和抗體和疫苗是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
8月4日,據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消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楊曉明研究員團隊最新發現針對德爾塔變異株有效的單克隆抗體,中和活性IC50高達5ng/ml。近期補充研究結果顯示,活性最強的抗體2B11對該變異株具有與野生株高度一致的中和活性,預示2B11在由Delta變異株引起的新冠肺炎的短期預防與早期治療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目前該2B11抗體的臨床申報工作正有序推進,以期能盡快用于國內相關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劉穎琪整理)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