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專家提出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模式

            2021-07-12 11:07: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會議現場。 周燕玲 攝

            中新網貴陽7月12日電 (周燕玲)“喀斯特地區一方面蘊含豐富的資源急需發展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新技術,另一方面又存在較為嚴重的石漠化和生態環境問題。”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所長馮新斌說,急需破解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與資源利用的難題。

            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之“喀斯特生態環境與資源利用”主題論壇11日在貴陽舉行,論壇聚焦喀斯特地區面臨的石漠化、地下水污染、重金屬污染、生物多樣性遞減、不合理的資源開發、山區干旱缺水、生態環境反復惡化等生態環境問題,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決策支持。

            數據顯示,喀斯特地貌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5%,影響著18億人口的生產生活。而中國喀斯特地貌面積達344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世界喀斯特看貴州,因此,貴州被稱為“中國的喀斯特省”“喀斯特博物館”。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叢強看來,西南喀斯特地區地表生態脆弱,成土速度極慢、石漠化嚴重,自凈能力弱,嚴重制約鄉村振興。因此,他建議構建發展喀斯特地球系統科學理論,培養建設多學科綜合研究和管理人才隊伍,促進西南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喀斯特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方面,應加強國際間的相互合作。”挪威水環境研究所所長拉爾森說,國家之間和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無論是對挪威還是對中國來說,國際合作都將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環境管理知識庫。

            近年來,中國一直致力于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在喀斯特水環境治理方面,貴陽市南明河采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治理水污染“頑疾”。8年來,南明河全面消除了河道惡臭,水環境得到根本性改變。

            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侯鋒說,南明河綜合治理的成功實踐,為喀斯特區域水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可借鑒方案,不僅節約土地和成本,每天還向南明河全流域提供150萬噸生態補水,每年節省跨域調補水5億噸。

            會上,參加論壇的相關專家還從喀斯特生態環境保護的思維模式、科學的頂層設計等方面,提出獨到的見解和看法,為全球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喀斯特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人地矛盾解決提供了科學模式。(完)

            【編輯:孫靜波】

            (原標題:專家把脈喀斯特地貌生態環境與資源利用)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