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僅用二十年 中國基因組研究躋身世界前列

            2021-06-28 11:13:06     來源:科技日報

            今年是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協作組發表人類基因組序列草圖20周年。20年前,我國圓滿完成了承擔的“人類基因組計劃”1%的任務。中國科學家通過參與這一被譽為生命科學“登月計劃”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帶動了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從追趕到并跑,從而躋身世界前列。

            6月26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和華大基因聯合舉辦“紀念國際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繪制和‘1%項目’完成座談會”,回顧基因組學發展歷程,推動我國生命科學更快、更好地發展。

            從1%到第一梯隊 基因測序刻上“中國”印記

            “人類基因組計劃”于1990年在美國首先啟動,進而英、日、法、德相繼參與,組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協作組,其核心內容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獲得人類全面認識自我最重要的生物學信息。

            這場被譽為生命科學領域“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盛宴”,中國要參與嗎?

            答案是肯定的。1994年,中國“人類基因組計劃”在談家楨、吳旻、強伯勤、陳竺、沈巖、楊煥明等科學家倡導下啟動。1999年9月,繼美、英、日、法、德之后,中國成為第六個“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參與國,也是其中唯一的發展中國家。

            人類基因組由約30億個堿基對組成。“作為參與這項工作的唯一發展中國家,1999年起,中國集中了一批生物學家參與并負責測定人類基因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三千萬個堿基的排序。”中科院院士、華大基因聯合創始人楊煥明說。

            2001年8月26日,中國科學家提前高質量完成“1%項目”的基因序列圖譜。

            “也許‘1%項目’對整個項目而言有些微不足道,但它的實施給我國基因組學發展所帶來的意義卻是重大的。同時,‘1%項目’也對社會公眾進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基因及基因組普及教育,為中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開拓了無限的空間。”楊煥明說。

            加入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可以使中國平等分享該計劃所建立的所有技術、資源和數據,并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獨立完成大型基因組分析的國家。

            楊煥明表示,中國科學家“搶”到的“人類基因組計劃”1%份額,讓這個人類科技史的重要里程碑上刻下了“中國”二字。更重要的是,它還帶動了中國基因測序技術從追趕實現并跑,并在測序儀的研制和量產以及生物信息學軟件的開發等方面逐漸走向全球第一梯隊。

            生命科學的“大科學”時代曙光初現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