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北京經開區:智能駕駛、智慧生活場景持續上新

            2021-06-23 14:47:31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通訊員 田艷軍

            擋風玻璃變成透明顯示屏,車速、導航、路況信息與道路實景融合;同一塊擋風玻璃,主駕駛與副駕駛視角不同看到的顯示內容不同,主駕駛看到更多路況信息,副駕駛可看電影、玩游戲;走在街道上,打開手機掃描固定在墻面上的光標簽,通過手機屏幕看到街面實景,人群頭頂和物體上出現了懸浮標簽,手機光標在相應懸浮標簽停留幾秒鐘,就能通過彈出的視頻了解詳細信息,并發送信息相互交流,通過虛擬世界讓購物、尋找專業人員等現實需求快速對接供應方……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北京經開區,也稱北京亦莊),與智能駕駛、智慧生活有關的場景不斷“上新”,通過“亦莊創造”變為現實。

            利用光場顯示技術,透過風擋玻璃將導航、輔助駕駛、自動駕駛等虛擬信息與實景完美融合,給予駕駛者AR信息支持,讓駕駛更便利,讓自動駕駛更值得信賴

            在汽車行駛過程中,主駕視角看見的是與駕駛安全、導航等相關的信息,副駕則可以利用這塊透明顯示器來進行娛樂休閑,如看電影、玩游戲等。據介紹,這一汽車抬頭顯示器(HUD)是為解決駕駛者頻繁低頭查看儀表盤和中控帶來的安全隱患而研發設計的。它可以把車速、導航、路況、ADAS預警等駕駛信息投射在駕駛者擋風玻璃的正前方,從而讓駕駛者在駕駛過程中眼睛平視路面即可獲取所有駕駛信息,減少注意力分散,降低安全風險。此外,在智能駕駛時代,HUD還能集成語音、手勢識別等功能,成為新一代人車交互的屏幕。這一產品就出自北京經開區。

            “我們的HUD產品線可覆蓋自動駕駛L1到L4階段汽車行業對人機交互技術的需求,也因此得到眾多主機廠商的青睞。”研發方介紹,目前已與多家國內知名汽車主機廠和造車新勢力達成合作,已有多個項目量產。采用光場顯示技術獨家研發的FUTURUS光場AR HUD,其技術能力已達全球領先水平,也將全面落地和量產。

            上述負責人介紹,得益于北京經開區良好的產業創新環境,企業實現了快速成長,按照計劃,今年底將在北京經開區建成生產基地,明年進入試產階段,形成研發中心+生產的一體化發展格局,促進科技成果高效轉化,讓未來智能駕駛場景加快走進現實。 ?

            手機掃描光標簽后,人的頭頂上出現懸浮標簽,然后可通過彈出的視頻了解詳細信息,并發送信息相互交流

            在商場買奶茶再也不用排隊了,甚至不需要知道奶茶店在哪里,在利用智能手機在場景中下單后,配送員通過智能眼鏡或手機看到顧客實時位置,將商品配送到手中。這種基于智能設備位置及姿態的嶄新線上線下服務及社交融合方式——“光視融合”同樣出自北京經開區。人們通過智能眼鏡、手機、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設備,與光標簽進行交互之后,便可以發布自己想要呈現給特定場景中人或物的信息及服務,也可以通過智能設備看到發布在場景中的信息及服務。光視融合使應用場景變得更加智能,更加主動。

            據介紹,“光視融合”可將微信、抖音、微博、Facebook、YouTube等各種線上社交媒體,與現實場景中的人或物綁定,從而實現線下場景與線上社交內容平臺的打通。此外,“光視融合”可加速商業場景交互的智能升級。在商業場景中,商家可以通過發布自己的商業信息,迅速吸引到自己的意向客戶,同時用戶也可以通過發布自己的實時需求信息,精準匹配到適合的商家。

            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應用場景是產業落地、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作為集國家級經開區、國家高新區、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及申建中的綜保區(“六區合一”)政策優勢于一體的經濟功能區,經開區自2019年提出要深化城市場景建設,讓城市成為創新的第一現場,吸引各類技術離開實驗室,到經開區來發展,先后發布了“5G亦莊”“無廢亦莊”“飛天亦莊”等一批應用場景,未來將進一步推進城市場景建設,讓各類創新和技術在城市的現實應用中不斷走向成熟,提升治理水平,帶動產業發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