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塑膠玩具3歲以下兒童不適合 國家市監局對兒童用品作出安全提示!

            2021-06-03 10:31:22     來源:健康時報網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但遇上不安全的玩具,這個“天使”就會轉眼變成傷害孩子的惡魔。6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連發六文,對兒童玩具及用品作出安全提示。健康時報記者梳理如下,供家長參考。

            塑膠玩具3歲以下不適合

            部分塑膠玩具易殘留單體和有機溶劑,尤其是爬爬墊、小黃鴨等軟膠類玩具,這些物質往往具有一定毒性,玩耍時容易被兒童吸入體內,購買時可以聞一聞,如果氣味較大且有刺激性,盡量不要選購。

            3歲以下兒童玩具、浴盆玩具、童床懸掛玩具、橫跨在童床的健身玩具等,通常需要在成人監護下使用,避免發生窒息、溺水和勒亡危險。另外,有些塑膠玩具并不適合3歲以下兒童使用,成人應做好監護,防止3歲以下兒童觸及此類玩具,避免發生意外。

            水晶泥戴著手套玩耍

            不建議購買假水玩具,因其外包裝與飲料等食品相似度極高,兒童易誤飲誤食。也不建議購買含有硼砂原料(如硼砂水)的DIY手工自制水晶泥產品,該類產品存在風險的可能性較高。兒童在接觸此類玩具時,家長一定要加強教育和監護,防止在玩耍過程中誤舔、誤吞、誤食,如有誤食需立即就醫。兒童在玩耍時應避免揉眼睛、摸口鼻,建議家長控制孩子的玩耍時間和頻次,盡量讓孩子戴著手套玩耍,或玩耍后及時洗手。

            玩盲盒警惕誤吞小零件

            兒童用盲盒,是指在一個不透明且封閉的盒子里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具、文具或模型等,兒童只有購買后打開才能知道盒子里裝的是什么。盲盒可滿足兒童的好奇心理,因此近年來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極為盛行。但由于盲盒包裝的特殊性,容易導致消費者和生產者“信息不對稱”,加之盲盒分為普通版和隱藏版,可能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導致孩子購買和使用該類產品容易“上癮”。家長應引導孩子結合經濟能力、消費需求等量力而行,不要過分沉迷、避免成癮。

            對于具有特殊部件的盲盒內置產品,如果含有小零件、小球等,外包裝上應標注警示用語。家長要提前查看外包裝并告知兒童,避免發生兒童在使用中意外吞咽、窒息等情況。

            書寫筆選筆帽帶孔的

            市面上不少書寫筆為了吸引兒童購買,在產品上附加趣味性小零件裝飾品,有趨于玩具化的現象。為避免兒童將這類書寫筆上的飾物當成玩具玩耍,引發吞咽、噎住,甚至窒息等意外事件,不建議家長為兒童選購“趣味強”的書寫筆。

            此外,不管是記號筆、圓珠筆還是中性筆,家長最需要關注的是筆帽安全。觀察一下筆帽尺寸是否足夠大(難入口)或者設有通氣孔(一旦誤吞可以保證一定的空氣流通)。若筆帽尺寸過小且無通氣孔,一旦誤吞易產生窒息風險。

            童裝香味大的不要購買

            兒童好動且易出汗,應盡量為孩子挑選面料舒適性較好的產品。柔軟、透氣、吸濕性好的純棉面料不失為佳選。如果選擇錦綸、聚酯等化纖面料的服裝,應以穿著舒適為宜。另外,一般有害化學物質多隱藏在涂層、染料中,所以家長們為孩子選購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時,宜選擇淡色系和印花少的衣服。建議家長們選購衣服時聞一聞衣服的氣味,如果有刺鼻性氣味、霉味,或者較大的香味,這類衣服不宜購買。

            選購幼童(7歲以下)服裝時,盡量不要購買脖子或帽子上帶有繩帶或腰部繩帶超出服裝底邊的童裝。

            兒童家具選購時用力晃幾下

            選購兒童家具,要觀察下家具的線條是否圓滑流暢,可接觸的外角(如床頭柜頂板四角、桌面板四角等)和邊緣是否經倒圓、倒棱處理。不要選帶有銳角或帶有利邊、毛刺等的家具。觀察家具中的孔和間隙是否會卡住小孩的手指腳趾。另外,在選購時最好用力晃幾下,結構松動的家具不要選購。在選購家具時,可向銷售人員索要產品檢驗報告,查看有害物質限量等指標的檢測結果。同時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安裝和使用,尤其是配有連接件、固定件等的兒童家具,務必按要求固定在墻面上,防止因傾翻、尖銳倒角等原因對兒童造成傷害。(林敬)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