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阿里發布2020年公益財報 助力抗疫總投入達33億元

            2021-02-04 09:42:45     來源:騰訊網

            中國財富網訊   2月3日,阿里發布“2020年公益財報”。財報顯示,2020年,4.8億名消費者和250萬家商戶通過成交“公益寶貝”完成了超過100億筆公益捐 款。他們和超過3000家公益機構一起,再次樹立起一座互聯網公益的里程碑。同時,面對新冠疫情,阿里再次推出“春雷計劃”助力復工復產,各項抗疫投入總 計超33億元人民幣。

            據悉,這是阿里連續第三年發布“公益財報”,也被阿里認為是“超越財報的‘財報’”。2月2 日阿里發布新一季財報后,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阿里巴巴一直把社會責任當成必須要思考和實踐的一部分。我們相 信,未來平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高度融合,平臺必須在當中發揮獨特擔當。”

                       

            每天100萬人做公益

            區塊鏈等互聯網數字技術已成為社會公益的最新助力,也是阿里公益重點投入的平臺基礎能力之一。阿里公益財報顯示,自2016年發布首個區塊鏈公益項目以來,區塊鏈技術已在阿里公益生態多個場景中廣泛應用。

            基于阿里區塊鏈技術,經用戶授權,一筆筆善款去向和實現價值被準確、完整、不可更改地記錄,供捐贈者查詢監督。截至2020年12月31日,用戶捐款已經實現100%“上鏈”,做到了“好事被記住,好人有姓名”。

                       

            “童伴媽媽”在陪鄉村留守兒童學習,每一次善行都應被記錄  子衿攝

            近日,阿里巴巴“人人3小時”公益平臺還推出了全國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研發的“用戶公益成長 體系”。在用戶授權下,依據其公益參與的不同深度,授予用戶個人公益成長值。目前,志愿服務、公益捐贈、公益傳播、“益起動”捐步、無償獻血、善因購買等 8大公益場景已經接入這一體系,用戶的公益記錄永久保存在自己的“公益賬戶”中。

            “科技+商業”在推動公益事業中發揮的獨特作用日益凸顯。阿里公益財報顯示,“人人3小時” 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公益平臺之一,累計產生近4億人次的公益參與,每天活躍在平臺上的公益用戶已達100萬人。數據顯示,僅在環保領域,關注自然與環保的線 上活動就有3600萬人次的公眾參與,其中包括近60萬人次參與了保護河流與藍天的具體行動。

            33億元抗疫投入和60萬個“公益時”

            財報顯示,2020年,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阿里各項抗疫投入總計超33億人民幣。其 中,投入超20億元用于醫療物資采購、運輸、疫苗研發等,物資總量超2億件。通過減免商家經營費用、提供資金及低息免息貸款、開放數字化服務能力、提供靈 活就業崗位等,阿里商業生態多個平臺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阿里巴巴集團采購醫療物資馳援武漢  子衿攝

            阿里巴巴還推出了“春雷計劃”,以多種舉措助力復工復產,包括外貿升級線上突圍、助力外貿開 拓內銷、打造數字化產業帶、智慧網絡助農興農、金融支持“再扶一把”。20個省市、2000個產業帶,和阿里巴巴一起實現“數字化”突圍,化免“疫”力為 生產力。與此同時,阿里創新“脫貧特派員”模式,開設淘寶“脫貧專區”, 將“客服縣”、假發產業、AI數據標注等新產業項目引入貧困縣,并始終將教育、健康和女性就業作為脫貧致富的基礎支持。

            2015年阿里向員工發出每人每年完成3小時公益志愿服務的倡議,2020年阿里巴巴員工年度“公益時”首次突破60萬小時,比2018年再翻一番。

            公益不僅是阿里的文化基因,也成為業務戰略的出發點。菜鳥網絡研發的裝箱算法能減少約15% 的物流包材使用,2020年該技術用于5.3億個包裹,累積減材相當于種下了393萬棵梭梭樹。釘釘的無紙化辦公截至2020年底已累計節省碳排放 1100萬噸,相當于固化了6300平方公里的荒漠。螞蟻森林、高德綠色星球、閑魚綠色回收、餓了么“無需餐具訂單”等一系列公益項目不斷升級,探索出了 一套覆蓋綠色生產、綠色包裝、綠色物流、綠色回收、綠色教育、綠色辦公等全生命周期的綠色鏈條。

            “對我們來說,社會責任跟整個商業生態、平臺經濟的繁榮高度相關。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有助于平臺和生態的繁榮,生態繁榮有助于我們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張勇表示。(子衿)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