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各國檢測出新冠病毒樣本時間越來越早 世衛組織稱可能永遠發現不了“零號病人”!

            2021-01-18 12:26:59     來源:健康時報


            截至目前全球確診病例已超9000萬,直逼1億人。但是,導致這場疫情的“病毒究竟來自哪里?”“誰是‘零號病人’?”依舊沒有答案。

            當地時間1月15日,在世衛組織舉行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一些研究通過臨床樣本或儲存的血清樣本發現2019年已存在新冠肺炎病例,世衛組織將跟進這些研究,但可能永遠不會發現新冠肺炎零號病例。

            全球范圍內:各國檢測出新冠病毒感染樣本時間越來越早

            就像瑪麗亞·范·科霍夫提到的,目前世界各國檢測出新冠病毒感染的樣本時間逐漸前移。

            日本:2019年初

            日本厚生勞動省大臣2020年5月15日表示,日本紅十字會在2019年年初的500份血樣中,檢測到兩份樣本新冠病毒抗體呈陽性。

            而早先,日本厚生勞動省2020年1月16日發布通報稱,日本國內發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為一名在日本神奈川縣居住30多歲的中國籍男子,曾經前往武漢。

            西班牙:2019年3月

            2020年6月26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發布公告稱,巴塞羅那大學腸道病毒小組的研究人員對當地廢水樣本做了檢測,結果發現在2019年3月12日采集的廢水中已有新冠病毒的蹤跡。此前,該小組的研究人員已在2020年1月15日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存在,而西班牙本土直到2020年2月25日才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意大利:2019年11月

            據意大利《共和國報》等媒體2021年1月11日報道,意大利米蘭大學牽頭的一項國際研究在2019年11月10日的一例呈皮膚炎癥狀的25歲女性患者的活檢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這一結果將意大利1號病人出現時間提前到2019年11月。而在此前,意大利首次報告新冠確診病例是2020年1月30日,報告本土病例是去年2月21日。

            該研究團隊牽頭人、來自米蘭大學的研究員迦諾蒂表示,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可能還會發現比2019年11月更早的新冠病毒感染樣本。

            法國:2019年11月

            2020年5月初,位于法國大東部大區科爾馬市的阿爾貝·施韋澤醫院醫學影像部門重新研究了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期間該醫院拍攝的總計2456張胸片底片,發現最早出現帶有典型新冠肺炎癥狀的病例可追溯到2019年11月16日。

            該醫院所在的大東部大區,是法國最早發現新冠肺炎聚集性傳染和疫情最重的地區之一,而此前官方通報的當地第一例確診病例是在2020年2月27日。

            美國: 2019年11月

            2020年5月,美國新澤西州貝爾維爾市市長邁克爾·梅爾哈姆接受媒體采訪并發文表示,自己可能早在2019年11月中下旬就已經感染新冠病毒,抗體檢測結果發現其體內的抗體已經存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很可能將美國通報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時間提前大約兩個月。

            2019年11月30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研究人員在《臨床傳染病》半月刊上報告說,2019年12月一些美國人獻血樣本中已有新冠病毒抗體存在,這意味著那時候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出現,而這早于美國官方報告首例新冠確診病例的2020年1月21日。

            巴西:2019年11月

            2020年7月2日,巴西圣卡塔琳娜聯邦大學的專家組宣布,研究人員對巴西弗洛里亞諾波利斯市2019年10月到2020年3月期間的下水道水樣進行分析,在2019年11月的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

            英國:2019年年底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超過7500個病毒基因組數據,認為這些新冠病毒的同一祖先來自2019年年底。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從自然界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時間,即新冠病毒或于2019年年底已在全球廣泛傳播。

            英國《每日電訊報》2020年3月25日報道,該國東薩塞克斯郡的一戶家庭可能是英國首批新冠病毒感染者。家中男主人達倫·布蘭德2020年1月15日至19日曾去奧地利滑雪,回國后出現感染新冠癥狀。此前,英國于2020年1月31日首次報告新冠確診病例,2020年2月28日首次報告本土傳染病例。

            正因為如今新冠病毒最早來自于哪里,仍然還是未解之謎,也就導致發現“零號病人”成了難上加難的事情。

            我國多地散發疫情仍未找到“零號病人”

            不僅是本次全球疫情的“零號病人”仍未發現,2020年在我國出現多地散發的病例,而這些突發疫情中的 “零號病人”,有些目前也仍未找到。

            河北石家莊疫情:零號病人尚未明確

            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公室主任、流行病學專家師鑒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零號病人”尚未明確。師鑒透露,中國疾控中心和河北省疾控中心已對來自石家莊、邢臺市病例樣本進行了基因測序比對,推斷本次疫情病毒來自境外,屬于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初步估計“零號病例”要早于12月15日,排除與我國以往本土疫情的相關性,病毒通過機場輸入的可能性很大。目前,病毒溯源工作仍在進行中。

            北京新發地疫情:

            2020年6月11日,北京市新增的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打破了北京55天無本土新增確診病例的記錄,6月1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楊鵬表示,北京新發地的病毒溯源還在進一步調查中。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是從歐洲方向來的,初步判定與輸入性有關。

            8月21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解讀疫情時表示,這次北京疫情的發生已經排除了病毒由動物跳到人的可能,基本排除了由感染的人帶到新發地。

            但截止到目前,并未有權威消息指出北京疫情的確切"零號病人"何在。

            吉林舒蘭疫情:

            2020年5月7日,吉林省吉林市舒蘭報告1例本地確診病例,隨后疫情短時間內迅速傳播,隨后第一例確診病例——舒蘭市公安局45歲洗衣女工被很多人認為是“零號病人”。但由于病毒具有潛伏期,有的人發病比較早,有的發病晚,有的甚至不會發病,所以不能直接斷定該病例是“零號病人”。

            2020年5月17日,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場新聞發布會,吉林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楊立民介紹,溯源工作還在進行中,國家和省專家正在逐一論證。最終結果確定后,將第一時間發布相關信息。截止到目前,并未有準確消息向社會公布。

            黑龍江綏芬河疫情:

            2020年3月27日,作為我國與俄羅斯重要的陸路口岸,綏芬河口岸檢出首例境外輸入無癥狀新冠肺炎感染者。隨后隨著病例越來越多,在4月8日,武漢解封之后的6小時,綏芬河市對所有小區重新實施封閉管理,方艙醫院也加緊施工。

            4月14日晚,黑龍江衛健委疾控處二級調研員郝軍在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的發布會上介紹,對境外輸入病例已經全部完成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綏芬河口岸境外輸入病例的感染來源有一部分是在境外的生活工作環境中,且多數是在莫斯科的柳布利諾和薩達沃市場中感染的;另外,入境人員由于長途旅行長時間共處于一個封閉的環境中,又要經過幾次乘車倒車,期間需要進食、飲水,人員之間密切接觸,導致共同暴露的風險比較大,增加了感染機會。但關于綏芬河疫情首例確診病例從何而來,至今也未有消息發布。

            尋找“零號病人”難在哪?

            無論是散發疫情,還是仍在持續的全球疫情,病毒溯源、尋找“零號病人”的工作從未停止。

            南方醫科大學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主任趙衛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病毒溯源有兩條路徑,一是流行病學調查,二是動物和環境中的病毒分布調查。一般傳染病溯源的流行病學調查是從第一位被發現的患者的接觸史開始,即要找到“零號病人”,但這項尋找工作可謂難上加難。

            事實上,不只是新冠病毒,許多傳染性疾病幾年甚至幾十年仍未找到零號病人。

            2020年4月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27日舉行的吹風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所所長金奇也表示,零號病人是疫情的追溯不能回避的問題,也是非常難的科學問題。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2009年H1N1流感病毒流行等,至今都沒有找到零號病人。

            金奇認為,溯源難在需要大量的工作,多學科交叉綜合所得到的線索,交織成互相印證的網絡。比如一個人是無癥狀或者輕微癥狀感染者,根本就沒有看醫生,如何確定他就是零號病人?就算運用血清流行病學進行追溯,A和B兩個人都是IgG陽性的話,在沒有其他信息的情況下,也無法辨別誰更早染病。

            因此,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張洪濤副教授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強調,病毒溯源包含了很多不可控因素。有些證據丟掉了,可能永遠找不到了,把傳播鏈條完整的連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對于病毒溯源,大家應該要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張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