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康集團”)成立于1986年,從最初制造一根彈簧,發展到制造減震器,到制造摩托車、汽車,直至目前制造出新型智能電動汽車。一路走來,秉承“推動汽車能源變革,創享智慧移動生活”的使命,深刻踐行“一切為了用戶,超級奮斗,擁抱改變,誠信可靠,價值共享”的核心價值觀,正由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追求高質量發展,為實現“成為全球智能汽車品牌企業”的愿景而努力前進。
2008年以來,小康集團納稅超過111億元,其中2019年營業收入(稅基)405億元,納稅13億元。
多年來,小康集團不僅關愛員工,注重人才培養,不斷創新發展,更持續捐款捐物,積極投身社會公益及扶貧事業。
(一)匯聚全球優勢資源培育核心技術競爭力,推動智能電動汽車高質量發展
沒有高質量的技術供給,就沒有高質量發展。集團實施“技術迭代引領”戰略路徑,深入推進轉型升級,投入巨資發展智能電動汽車,目前形成了行業領先的三電核心技術、智能電動汽車產品及智能制造能力。
5年來,集團共投入研發54.49億元,占比5年總營收的6.26%。其中近三年的情況為:2017年研發投入8.12億元,占比營收3.7%;2018年研發投入16.62億元,占比營收8.21%億元;2019年研發投入22.06億元,占比營收12.16%
集團在硅谷設立研發中心,在吸收全球最前沿的新能源技術基礎上,通過開放合作的方式培育核心技術,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中國領先、世界先進的高性能純電驅動技術和智能增程電驅技術。
在電驅動技術層面,自主研發的三合一電驅動系統集成了電機,變速齒輪和電機控制器,產品系列覆蓋了100kW到400kW規格,擁有良好的功率延展性。電控系統方面,自主開發了通用于不同車型的軟硬件解決方案。自主開發了完整的電池管理系統,在保證電池使用壽命的同時做到高效利用、安全無憂。此外先進的液冷技術可確保電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優勢。
在智能增程系統方面,基于純電的增程技術面對不同的工況可提供兩大工作模式、六種智能工作狀態:第一種是純電直驅:電量充足,由電池放電滿足車輛行駛;第二種是增程發電直驅:增程器發電滿足車輛行駛;第三種是增程發電驅動+充電:增程器發電滿足車輛行駛的同時,富余電量向電池包充電;第四種是聯合供電狀態(增程發電+電池):增程器發電+電池包放電滿足車輛的急加速或爬坡工況;第五種是對外供電:V2V及V2L互充系統;第六種是能量回收狀態。
基于在三電方面的技術優勢,集團旗下智能電動汽車賽力斯SF5采用了1.5T渦輪四缸發動機和最大功率90kW永磁同步發電機作為增程器,配合容量35 kWh的電池包,可提供150km純電續航,實現有電充電、無電加油,為用戶帶來里程無憂的新能源出行體驗。
在智能網聯核心技術方面,目前賽力斯SF5 擁有17 英寸超大智能觸控屏,智能交互系統能夠實現AR 智能實景導航、全車語音控制、聲紋識別支付等功能。未來,賽力斯SF5還能以A、B分區模式進行交替升級,實現OTA(空中軟件)升級服務,可以在使用中不斷迭代升級和進化,在車輛控制軟件、ADAS 算法、人機交互體驗等層面提供 OTA 升級服務,為用戶創造最佳的產品體驗感受。
目前,賽力斯SF5正陸續進行交付。
(二)收購貧困鄉村農副產品助力精準脫貧
截至目前,集團各種公益捐贈(含物資)價值共計9135萬余元,其中2017年捐贈2986萬元,2018年捐贈1138萬元,2019年捐贈1176萬元。2020年9月5日,重慶市“中華慈善日”活動舉行,集團現場舉牌捐贈1000萬元。
集團公益慈善事業的捐贈方向主要用于改善和保護環境,致力于新能源產業,參與精準扶貧、賑災,支持教育等方面。
2009年,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左二)獲評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慈善總會頒發的“重慶市首屆十大慈善人物”。
其中,集團在公益扶貧方面累計捐贈額超過2000萬元(不含貧困鄉村的農副產品采購)。
民營企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參與扶貧的民營企業應當精準而為、助力有為,“扶真貧,真扶貧”,處處體現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和義務。
要爭當脫貧攻堅的貢獻者、精準扶貧的實踐者。在全面決勝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小康集團義不容辭地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以實際行動幫助貧困村民脫貧致富。
集團結合自身需求,搭建城鄉產銷渠道,找到了一條既能精準扶貧,又能滿足自身發展的消費扶貧的路子。集團每天為員工免費提供工作餐,以及水果、牛奶,單單這一筆費用,一年支出就超過3000萬元,這還不包括全年各種節假日給員工發放的福利品費用等。集團需要的農副產品如果從貧困鄉村購買,就能帶動一大批貧困戶脫貧。自2018年起,集團各大基地食堂開始從當地貧困村購買大量農副產品。如在沙坪壩區中梁鎮龍泉村的貧困戶和五保戶手中采購蔬菜,將首批600多公斤蔬菜運到小康集團的井口基地食堂。
2019年,小康集團加大了對已經聯系對接的貧困村的扶貧力度,與村干部一道共商村民脫貧致富的途徑和方法;把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習慣,不斷增強村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定點向重慶市城口縣貧困鄉鎮進行資金和出行車輛的捐助,解決溫飽和交通的問題。
2019年,集團向江津區四屏鎮青堰村購買村民蔬菜、家禽和大米100余噸,并對該村貧困村民家庭制作的泡菜進行定點采購,消費扶貧71.6萬元。集團旗下的瑞馳公司奔赴重慶貧困地區酉陽縣酉酬鎮巴坷村開展扶貧工作,采購4000斤鮮竹筍……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集團先后在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鐘靈鎮云隘村、重慶市酉陽縣酉酬鎮巴坷村、重慶市長壽區洪湖鎮五龍村、重慶江津區四屏鎮青堰村、湖北十堰市官山鎮鐵爐村等貧困地區進行產業消費扶貧,受益扶貧人數500人以上,扶貧金額超過200萬元。
(三)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疫情防控要求,捐贈數百萬元抗疫物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集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署要求,始終把維護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力推進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手抓、兩不誤,確保了集團零感染、零確診。
1月25日,集團為重災區湖北十堰捐贈價值500萬元的東風風光580、東風風光ix7汽車共計58輛,車輛由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調配使用,主要用于十堰市抗擊疫情的物資運輸、醫護人員接送等相關救治工作。2月24日,再次通過孝感市慈善總會為孝感市政府定向捐贈價值23.57萬的東風風光580Pro、東風風光ix5各一輛,作為防疫防控工作用車。員工捐款36萬余元,全部捐給重慶市慈善總會。
(四)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典范
2019年7月11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共同組織的全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先進表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對342家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進行了表彰,小康集團榜上有名。表彰之后,在國家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的組織下,小康集團又作為全國12家獲獎企業代表之一,隨宣講團進行“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巡回演講活動”。 各地累計近兩萬人次聆聽了小康集團的演講。
多年來,集團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發展依靠職工、發展為了職工,發展成果與職工共享,成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典范,同時也為確保“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做出了突出貢獻。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