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央行公告:任何單位與個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2020-12-16 11:10:58     來源:騰訊網

            在生活當中,不少人已經幾乎不怎么使用紙幣進行消費,因為自從手機移動支付崛起之后,手機支付成為了趨勢,掃碼消費隨處可見,因此,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隨身帶紙幣出門,尤其年輕人更是如此。然而,對于部分年齡偏大的群體,因為對手機支付不太熟練或者沒有智能手機,甚至總覺得手機支付風險不太安全,所以,隨身攜帶現金進行消費,包括繳納社保、銀行辦理存款以及其他各種業務,不過個別工作人員已經習慣于移動支付、線上操作,既省時又省事,而且一點兒也不費勁,因此,當部分高齡老人以現金的方式辦理某業務時,個別工作人員婉言謝絕,并稱“不收取現金”,需通過網絡進行辦理或支付,從而讓部分不會網上操作的老年群體犯愁,視頻傳到網絡上讓人心酸。

            央行公告:任何單位與個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而中國央行15日發布第18號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這一公告再次對社會上拒收現金的現象進行強烈回應,并采取了多項措施,規范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其實,一直以來央行對現金使用就有明文規定,任何單位、機構、個人均不得拒收或排斥,而且屬于最基本的條款,不過隨著我國社會進入移動支付的高峰時期,因此,部分人已經逐漸淡忘了現金,好長時間不接觸紙幣,故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觀念,對現金的接納程度發生微妙變化,加上部分單位制度的變動,給部分高齡老人使用現金支付帶來不便,而拒收現金的現象被國家嚴厲禁止,央行也多次發聲。

            當然,在央行發布的第18號公告中,還提到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其意為不能因為移動支付發達、方便、快捷,就對現金支付出現排斥與歧視的現象,移動支付是建立在現金的基礎之上,且彌合“數字鴻溝”。此外,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強對在本機構開設賬戶的經營主體的宣傳引導,引導其嚴格遵守現金收付規范。還有非銀行支付機構均應該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等。總之,每個公民均應培養良好的現金使用習慣、維護人民幣形象,對于拒收現金的機構與組織,公眾可以依法維權,并且及時向央行當地分支機構反映。

            其實,央行對拒收現金的事發布公告,說白了是看到社會上有部分單位或機構對現金存在抵觸、歧視,或者因制度僵化,讓現金的信譽度出現下降,并且給部分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不便,因此,發布第18號公告:任何單位與個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彌合“數字鴻溝”,對拒收或歧視現金的現象可依法維權。最后,希望每個人擁有良好的現金使用習慣,助推移動、現金支付和諧發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