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其中有7700萬處于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至9200萬。
單身經濟暴漲的背后,是高房價、高結婚成本、高生活成本的具體體現。
熟悉日本經濟發展史的人可能都了解,因為房地產泡沫破裂,日本經濟整整“失落”了三十年,在這種背景下,日本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不戀愛、不結婚,甚至開始不社交。
三十年間,日本錯失了整個互聯網的發展的新機遇。在年輕人越來越“佛系”的背景下,日本幾乎沒有像樣的世界級互聯網公司,也沒有聽說哪個年輕人因為創業成為世界級富豪,現在整個日本經濟猶如一潭死水,再也難現往日的輝煌。
日本著名經濟學家大前研一曾在《低欲望社會》描寫到,由于經濟下行,奮斗不再能改變命運,年輕人沒有了炒房的欲望,也沒有了炒股的欲望,甚至他們沒有了購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來越多……
高房價崩盤后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2016年日本股市才迎來了第一批年輕的股民,他們買得最多的是任天堂的股票,不是因為他們對股市有多了解,而是他們為了支持任天堂新出的游戲。
2017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日本男性當中,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終身未婚。18至34歲未婚青年中,70%的人竟然沒有談過任何戀愛。
2019年1月,日媒曾公布了一份結婚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只有27%的人認為結婚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可以不結婚的占到了68%,認為即使結婚也可以不要孩子的占到了60%。
與日本相似的還有相鄰的韓國。
2015年,韓國的青年未婚率超過日本。
根據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數據顯示,從1995年至2015年,韓國25-29歲男性的未婚率從64%上升至90%;同期,30-34歲男性未婚率從19%增至56%;35-39歲男性未婚率從7%增至33%。
同時,女性的未婚率也一樣大幅增長,數據顯示,從1995年至2015年,25-29歲韓國的女性的未婚率從30%增長至77%;30-34歲未婚率從7%增至38%;35-39歲未婚率從3%增加至19%。
未婚率大漲的背后,是高房價的以及失業率高企的真實體現。
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曾做過一份調查問卷,有31%的受訪者表示,住房不穩定讓自己不想結婚或遲遲無法結婚;27.6%的受訪者表示,工作不穩定導致自己沒辦法結婚;26%的受訪者表示,單身很自由很舒適;還有4.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工作太忙。
數據的背后,是真實社會的體現。
2019年,我國的新房銷售面積為17億平方米,平均房價超過10000元/平米。而現實是,我們有9.5億人平均月工資不足2000元(財新報道)。
翻閱一下2019年六大行的個人數據,貸款增量77.38%為個人住房貸款;2019年新增貸款中,39.56%為個人住房貸款。
過往房價的增長讓很多人覺得房價不會跌,貨幣會貶值,所以大家有了錢才會拼命的去買房。
我們不要忘記,為了遏制房價的上漲,1987年日本也曾推出過搖號制度,那一年,東京搖號的中簽率是1/3700,等到1989年這一數據變成了1/6200。看完這組數據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1991年,東京的房價開始出現暴跌,幾個月內東京的房價下跌了65%,且總有專家認為日本房價會回歸,但三十年過去了現在的日本房價仍然沒有恢復。
1993年,全日本有6成企業減少了應屆生校招,第二大汽車廠日產關停了神奈川工廠,直接削減5000人。日本航空宣布,3000名35歲至55歲的中層主動辭職。
日漸轉冷的經濟,開始讓年輕人不再那么努力。蕭條后的幾個年頭里,九成的日本人不買股票,不買基金,不買樓,也不玩古董和黃金,他們選擇把錢存入銀行,即使利率再低。
到最后,年輕人甚至不再參與社交也不相信婚姻和家庭。
很多人覺得,婚房是負擔,生育讓原本不富裕的生活變得更加沉重。于是,日本的生育率開始一路下降,到2019年一億多人口的日本新生兒童竟然只有不到90萬。
綜合來看,我們要引以為戒,千萬不要讓高房價成了我們發展的攔路虎。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