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冕)北京化工大學的學生近日開始學一門線上“新課”——垃圾分類,跟隨中外專家一起探討生活垃圾分類背后的化學知識和綠色發展理念。垃圾分類知識正在通過各種方式,進入首都高校的課堂。
“我們要努力把垃圾變成資源!”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主席David·G·Evans和5名思政課教師、專家學者,在線上探討垃圾分類的知識和理念。這是由市委教育工委指導,北京化工大學制作的思政微課《垃圾分類 共創文明》。微課共6講,每講約5分鐘,由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共同參與錄制,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垃圾分類對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意義。該校統計,系列課程播出后,不僅在北京的學生行動起來,部分在外地的學生也提前在家里實踐垃圾分類。
不僅僅是北京化工大學,各高校也陸續將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理念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策劃推出多語種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短片,幫助在京留學生全面了解北京市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和理念,自覺踐行相關要求;中央民族大學思政課教師組織專題讀書會暨集體備課會,及時將學習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表示,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課程內容更多地關注回應學生的現實關切,讓學生真心喜愛,真學真用。
原標題:垃圾分類知識進入首都高校課堂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