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生態宜居 鄉風文明 ——全國部分文明村鎮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掃描

            2020-05-13 12:24:20     來源:人民網

            初夏時節,秦嶺腳下的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上王村游人漸多。走進村民桑婭軍的農家樂,文竹、富貴竹映入眼簾,杜鵑花也開得正艷。“種花植樹,食客心情好了,生意才能更紅火。”廚房里,桑婭軍正忙著顛勺,瞅著空子跟記者聊上兩句。

            上王村,地方不大,名氣不小。站到山上眺望,綠樹四合的村莊,鑲嵌在郁郁蔥蔥的秦嶺,像一幅精美的畫。作為全國文明村鎮,上王村232戶中超過80%經營農家樂,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

            上王村的美只是近年來全國文明村鎮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一個縮影。通過村居環境整治、深入移風易俗、推進廁所革命,越來越多的美麗鄉村不斷涌現。

            整治環境,村容村貌靚起來。

            早上6時許,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垃圾清運車準時駛入居民區,將村里分類收集的垃圾運到鎮資源循環利用中心進行處理。

            “過去生活垃圾一股腦扔到路邊的垃圾桶,現在已經養成習慣,垃圾提前分類。”余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介紹,“2000年開展垃圾分類工作,2005年又通過建造沼氣池對垃圾實施無害化處理,通過不斷探索,余村已形成一套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實現了垃圾不出村。”

            在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張家樓鎮在原來村莊衛生整治基礎上,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著力提升人居環境水平。“重點任務是‘一整治,兩清潔’,即整治改廁突出問題,清潔村莊、清潔農戶。”張家樓鎮鄉村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董剛介紹,張家樓鎮常住庭院戶12191戶,目前已創建美麗庭院戶2961戶、美麗庭院示范戶831戶。

            移風易俗,村風鄉風好起來。

            今年的元旦晚會上,一支名為《水美潘安》的舞蹈,成為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文化大禮堂最受歡迎的節目。大屏幕上,綠水青山的鄉村美景閃現眼前。舞臺上,村民們用舞姿韻律模擬出水的靈動,展現著家鄉環境的新變化。

            1988年,馬莊村建起了蘇北第一家農民銅管樂團。30多年來,他們不僅開展了各項文藝表演,還擔當起了政策理論解讀員、時事政治宣講員、法律法規宣傳員。“結合身邊事自導自演,大家看著親切,也受教育。”馬莊村農民樂團團長孟輝說。

            張家樓鎮石河頭村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著一塊醒目的牌子——家風家訓展示牌。“征集并懸掛家風家訓,為的是把好家風好家教傳承下去,以好家風帶動好民風。”村黨支部書記張玉霞說,“以前村民辦紅白事講究排場,大辦流水席。現在紅白事節儉不鋪張浪費,文明祭祀不燒紙放鞭,樹立了文明新風。”

            推進廁所革命,補齊民生短板。

            走進廣東省博羅縣羅陽街道觀背村,村道兩邊是一幅幅別出心裁的三維立體壁畫,綠蔭中點綴著一家家帶著文藝范兒的客棧。村美游人多,可如廁一度成了難題。近年來,觀背村實施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全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

            馬莊村也加大廁所革命力度,推行旱改廁、建設水沖式廁所。張家樓鎮在積極推進改廁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已改造農村廁所實施動態監管,并及時提供維修、清理服務。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