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100天,沖刺100米,奪取100分。”最近,一場轟轟烈烈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在江蘇張家港全面展開,機關黨員干部帶頭掃街、沿街店鋪分片包干、志愿者上街督導衛生文明……20世紀90年代,張家港人用80萬把笤帚掃出了首批全國衛生城市,如今這座已經摘得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的城市再一次全城行動,建設潔美家園,讓文明健康蔚然成風。
“張家港把愛國衛生運動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從人居環境改善、餐飲禮儀、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著力,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這是愛國衛生運動的核心,更是創建文明城市的底層邏輯。”張家港市委書記潘國強認為。
厚植文明基因,賦能愛衛運動。張家港充分發動遍布城鄉的志愿者力量,擔綱愛國衛生運動“主力軍”;策劃開展“加減乘除”文明新風倡導系列活動,引導市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打造完整的心理服務生態系統,關注百姓健康“心”生活。作為全國文明城市“老典型”,張家港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領跑姿態,豐富愛國衛生運動新內涵,托起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發動城鄉志愿者,擔綱愛衛運動“主力軍”
每日晨起,孟坤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自家庭院。他的家正是張家港市南豐鎮建農村3組“和美鄉風志愿崗”,老孟除了把自己的家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走門串戶,巡視埭上鄰居們家中可有臟亂之處。
“我們對他又害怕又尊敬。”鄰居陳秀芳說:“老孟比我們自家人還要在意房前屋后的衛生,看見一次就要提醒一次。看到誰家垃圾不分類,他就自己上前去把垃圾分好再丟掉。有老孟在,我們埭不愁不干凈。”
“做志愿者,我開心!”孟坤祥直言,張家港是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要靠大家擦亮。
近年來,張家港市在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同時,在村民家中設立“和美鄉風志愿崗”,因地制宜地開展常態化、面對面、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自發參與環境整治、垃圾分類、健康知識宣傳等愛衛活動,使文明實踐的陣地由中心、所、站拓展延伸到村民家中。
“和美鄉風志愿崗”共分先鋒崗、科普崗、民情崗、幫扶崗、閱讀崗、文藝崗、環保崗、治安崗等八類志愿服務崗。環保崗志愿者積極帶頭,向周邊村民宣傳垃圾分類工作,整治房前屋后環境衛生,助力村中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先鋒崗志愿者以“防疫有我?愛衛同行”為主題,宣講環保理論知識;科普崗召集村民開展防疫手抄報制作活動,并以“餐桌革命,公筷行動”為主題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幫扶崗志愿者則前往村中孤寡老人家中,幫助老人打掃庭院衛生、整治周邊環境。
“愛衛有我,文明同行。”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首批試點城市,張家港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優勢,積極調動社會志愿力量,融合運用線上線下手段,全方位立體化推動愛國衛生運動落實落細。目前,該市共有環保志愿者協會、心理關愛志愿者團隊、“河小志”志愿服務隊、“綠山軍”志愿服務隊、“美湖使者”志愿服務隊等愛國衛生志愿服務隊伍156支約8500人,今年以來已開展愛國衛生志愿服務項目2700余項。
獨創“加減乘除”精算法,引導良好生活習慣養成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快樂有趣的手掌操。”下午1點,張家港保稅區(金港鎮)后塍中心社區居民陳亞碧的家庭健身操直播課準時上線,引來眾多居民圍觀、點贊。“沒想到,這么大年紀還成了網紅。”陳亞碧說,“直播間里每天都有幾十位‘粉絲’跟著我學,能夠分享一些居家鍛煉的好方法,幫助大家提高免疫力,也是盡我所能,為疫情防控作些貢獻”。
前不久,張家港保稅區(金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創新思維,利用其微信公眾號“金港潮”,上線“全民健身大講堂”,充分挖掘社區能人資源,分享健康知識,引導居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該平臺已上線心理咨詢、健身指導、膳食營養等多種線上課程,在線“學員”超過千人。
“全民健身大講堂”受熱捧的背后,還有一套張家港獨創的“加減乘除”精算法。
“文明餐桌·添加公筷”“關愛自然·減少污染”“科學鍛煉·健康乘倍”“移風易俗·破除陋習”,今年起,張家港策劃開展“加減乘除”文明新風倡導系列活動,成立公筷公勺餐飲聯盟,開展文明“筷”閃日——公益行動等活動,提高公筷公勺的群眾參與度;開設“美好雜貨鋪”,幫助市民形成閑置物品再利用的環保生活理念;推廣“工間操”,組建“港城七點半”文明夜跑團,在運動中傳播志愿文化、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張家港文明實踐智慧云平臺上設置電子“文明護照”,根據活動安排發布不同的任務項目,市民參與后可獲得每項活動定制的文明勛章,對應一定的文明積分值,可兌換相應文創產品。
“引導人們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愛國衛生運動的核心,也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題中之義。”張家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錢曉東表示,通過一系列接地氣、聚人氣、冒熱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引導市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解碼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幸福方程式。
從健身到健“心”,“開心驛站”托起美好“心”生活
最近這段時間,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火烈鳥姐姐”黃艷的“抗疫心理咨詢援助”專線總是響個不停,“火烈鳥姐姐”微信群、QQ群也是信息不斷,每天都有很多人@她,向她進行心理咨詢求助。“作為一名專業的心理關愛志愿者,在疫情期間幫助大家戴好‘心理口罩’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黃艷說。
去年,張家港市率先打造社會心理服務指導中心,建成社會心理科普館,開通全民健心云平臺,成立心理志愿服務孵化中心,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心理服務生態系統,成為港城市民津津樂道的“開心驛站”。
在此基礎上,張家港還成立了300余人的心理關愛志愿服務隊,孵化了正念減壓、心理劇團體輔導等一系列心理志愿服務項目,開展各類公益性團體心理輔導活動60余場次,讓2500人次受益。
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心志愿者持續關注疫情期間青少年、老年人、孕產婦等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將“人防、物防、技防”延伸到“心防”,指導群眾緩解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開通心理援助熱線,面向市民開展疫情心理防護,借助“張家港全民健心云”平臺的“解憂信箱”,讓廣大市民可以開展網上心理咨詢;線上推送《一線工作人員心理關懷手冊》,“豐翎時間職工心理援助團”、“火烈鳥姐姐”、“暨陽玫瑰”、空中“疏”心、“幸福家長驛站”等專業心理關愛志愿者團隊推出了“抗疫抗壓·助人助心”系列心理志愿服務。
從健身到健“心”,這是一座老牌全國文明城市的“自我進化”,更是對人民群眾健康負責的使命擔當。張家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韓衛表示,這是一次轟轟烈烈的全民大掃除,為全面復工復產、復商復學提供了堅實保障。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