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家住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小區12號樓的樓長郭淑香已經開始上崗執勤了,紅馬甲、紅帽子、紅袖標早已成為她的標準配置。已經81歲高領的郭淑香,不僅是街坊鄰里眼中的熱心大姐,更是“二月蘭助老服務隊”的帶頭人。助老、助殘、調解鄰里糾紛、維護院落環境、日常巡視……自從有了這個郭淑香領導的“二月蘭助老服務隊”,海運倉12號樓的面貌里里外外換了新面貌。
成立服務隊 用真心維系人情味兒
郭淑香1974年入黨,如今她已經是有著46年黨齡的老黨員了。此前,她是國棉三廠的輪班書記,在車間里天天跟工人打交道。退休之后,閑不住的郭淑香還要繼續為群眾服務,在2003年自發帶頭成立了“二月蘭助老服務隊”,成為遠近聞名的居民自治組織。講情義、講信義、講正義、講團結,是這個小院兒和志愿服務隊的精神所在。
海運倉小區12號樓是一棟回字形的住宅樓,整個院落看起來干干凈凈,樓中心的小花園里,白紫相間的二月蘭開得正盛,中間點綴著月季、鳶尾,還有各種各樣的喬木、灌木,其中有不少是熱心的郭淑香自掏腰包買來種上的。樓道里的墻面被刷得白白凈凈,墻上還掛著各種宣傳標語,號召大家愛護環境,這也是郭淑香帶頭做的。這個小院,郭淑香每天早中晚要仔仔細細打掃三回。
別看現在小院中的花園干凈整潔,之前可并非如此。此前,樓里的一戶居民將這個公共小花園當成了自家菜地,讓小花園顯得雜亂無章。為了勸說這戶居民,郭淑香沒少做工作,但對方總是不聽勸說。眼見硬碰硬不好使,郭淑香便換了個法子:“院里搞活動,我就喊著這家人一起參加;過年過節包餃子,我也給人送去,因為這家人生活比較困難,有時候還自費給人添置點衣物。”這一來二去,郭淑香用自己的暖心之舉感動了這家人,也拉近了距離,更讓他們最終做出讓步。“對方說不再往里頭種菜了。這空著的一小片地兒我準備再種上月季花。”
除此之外,但凡小院兒中有人生病了,郭淑香便帶著服務隊的成員第一個上門慰問;過年過節了,她第一個發出號召,自發辦活動;鄰居鬧矛盾了,她出面調解;樓門單元里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她心里都門兒清。在她眼里,這個院兒就是自己家,她用自己的方式,維系著這個小院濃濃的人情味兒。
受她感召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志愿隊
海運倉12號樓有110余戶家庭、400多口人在此居住,由15名固定志愿者組成的“二月蘭助老服務隊”成為了連結這個小院的一條紐帶。劉鳳華便是受郭淑香的影響,才加入這個志愿服務隊的。
“以前居民還會鬧矛盾、吵架,現在我們院里鄰里關系都很和諧,有什么問題大家都有商有量。郭阿姨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她是老黨員,在我們院里又德高望重,以身作則,帶動了周圍不少人,在她的感召下,我們這些退了休的老黨員都加入了這個隊伍繼續發光發熱,她是我們的主心骨。”
如今,參與志愿服務隊的人也越來越多,除了固定的15名志愿者,在職黨員、中小學生們也都參與進來,共同維護自己的家園。
對于院落如何更精準地自治,郭淑香有著更多的深入思考。“我們正計劃把12號樓劃分片區,將樓門院、小花園、周圍的空地劃分片區,讓志愿團隊中的8位黨員分別認領,讓責任落實到人。”
如今,全市的垃圾分類工作正在開展,郭淑香正打算給居民宣傳垃圾分類。去年的重陽節活動中,她已經給居民講過垃圾分類的知識,用問答的形式給居民科普,而這回她身體力行,不僅在家里主動垃圾分類,還要把垃圾分類的理念向居民再深入宣傳宣傳。“下一步我們計劃安排志愿隊成員到樓底下的垃圾桶旁值班,指導居民更好地開展垃圾分類。”
總有人問她:您都81歲了,怎么還這么熱心?郭淑香說:“我是黨員,我就是一面旗幟,81歲還不老,有一份力量就要發一次光,要活到老干到老。”(叢芳瑤 馬天添)
[ 責編:宮辭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