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摒棄民粹主義,是推進全球化的關鍵

            2020-05-09 11:25:04     來源:光明網

            如何看待全球供應鏈調整

            周牧之: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對全球化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是大家都迫切關注的一個問題。全球化實際上有很多維度,其中供應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二十年前我曾經預測供應鏈的全球擴張將在中國的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形成全球供應鏈型的產業集聚,進而預測在中國會形成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二十年來的現實印證了我當年的預測,在這三個地區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全球產業鏈型產業集聚,而且三大城市群也逐漸成形并帶動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針對全球供應鏈,現在大家最關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美國政府推行的企業召回政策將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特約訪談嘉賓:周牧之,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長,東京經濟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歷任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日本財務省財務綜合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環境衛生中心客座研究員。

            橫山禎德:討論“全球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另外一個重要概念“地域化”,這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在供應鏈問題上也是如此。

            特約訪談嘉賓:橫山禎德,日本東京大學校長室顧問、麥肯錫東京分社原社長。歷任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上席研究員、日本產業再生機構監事、一橋大學研究生院客座教授、東京大學特任教授、日本健康醫療開發機構理事。

            周牧之:實際上全球供應鏈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之前就已經顯現一些問題,中美經貿摩擦就是一個典型。過去,制造業的供應鏈是局限在一個國家,甚至一個區域之內的。例如,過去豐田汽車的供應鏈基本上是50公里半徑。供應鏈向全球擴張的時期正好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吻合,結果中國成為供應鏈全球化的一大受益方,中國的出口規模從2000年到2019年增長到了10倍。供應鏈全球擴張的三大推手是IT革命、運輸革命和冷戰之后穩定的世界秩序帶來的安全感。全球供應鏈打破了西方工業國家勞動分配率居高不下的僵局,改變了全球財富創造和分配的機制。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本身的問題是產業空洞化的巨大壓力,這也是特朗普能夠當選總統的重要社會基礎。

            美國勞工部5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美國失業率飆升至14.7%,創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值。圖為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處購物中心因新冠肺炎疫情暫時關閉。新華社發

            橫山禎德:還有一個問題是中國的影響力快速提升,顯示出了巨大的存在感。但是,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擴大,在很多方面美國變得越來越敏感了。我一直提倡以地域化來協調對應全球化,地域化抑或地域主義是一個主張地域特色的概念,可以與全球化相輔相成,同時我們要摒棄與全球化對抗的狹隘的民族主義。今天,中國已經在知識產權上有了很多自己的優勢,未來會更理解為什么要保護知識產權。

            周牧之:全球供應鏈的發展導致了美國老工業地帶的產業空洞化,某種意義上來講,特朗普就是在鐵銹地帶民粹主義高漲背景下當選總統的。

            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以后的近二十年,中國取得了奇跡般的成就,成就奠定了自信,當然西方完全接受這個自信需要時間。

            橫山禎德:實際上,美國和日本在崛起的過程中被外界所接受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美國曾經不被歐洲認可,日本曾經不被歐美認可。面對這種情況,是對抗還是主張個性?比方說,這些年中國重視數字化的發展,而日本仍然對數字化之前的模擬世界執著地情有獨鐘,現在日本制造業的根底非常扎實,但是服務業的勞動生產顯得有些停滯了。中國和日本應該說是各有千秋,這種特色就是地域主義要提倡的地域特色。

            周牧之:所以說,全球化與地域主義是一對相輔相成的、健全的對應關系。但是民粹主義與全球化是對立的、有害的沖突關系。如何遏制民粹主義,讓世界更有安心感,是各國維護和發展全球供應鏈,推進全球化的關鍵。

            5月8日,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名手工業者在忙碌。自4月25日起,烏茲別克斯坦已允許建材市場、手工業者、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汽車配件銷售、此前暫停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復工復產。新華社發

            如何看待制造業的“回歸”

            周牧之:現在大家都在議論美國推行的制造業回歸政策,作為一直關注產業鏈發展的經濟學家,我認為即使沒有特朗普的強推,制造業向西方某種程度的回歸也會自然發生。

            從歷史上看,最早的供應鏈全球化實際上是從農業開始的。古代東西方貿易最早期的產品,不管是絲綢、胡椒,還是棉花、砂糖、茶葉等,都是農產品。從其他地域獲取這些農產品是西方推動大航海的原動力。此后,食品供應鏈的全球化越演越烈。

            我老家湖南有著悠久的水稻文明,以前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經濟,幾乎所有食品都是自己生產,或是來自周邊的集市交易,供應鏈的動線既短且可視。可是,今天中國人的食品供應動線早已超越地域,全國化,乃至全球化了,既不可視,也不可追溯。日本的鄉村也是典型的稻作文明,也曾經是典型的自給自足農業。但是,按大卡計算,今天日本食品已經有60%源于進口。

            食品供應動線的全球化雖然提高了食品供應的效率,但是給日本的農村、農業、農民都帶來了沉重打擊。即使在備受非議的保護政策之下,日本的農業也被進口食品擠壓得岌岌可危。更重要的是,供應鏈的不可視使得食品安全隱患變得不可追溯,不可控。

            近年在日本的食品供應上出現了可喜的變化,農家繞過中間環節直接供應消費者的情況越來越多。戰后推動農產品供應規模化、效率化的農業協同組合、超市等環節被直接跳過。“看得見農家的農業”在農產品之上疊加了交流、信任、感性和品質,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價值,而且使農業本身也變得更加具有魅力。因此,最近在日本,大學農學部的女生明顯增多,“到農村去”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橫山禎德:在日本,無論是農業還是漁業都正在摸索構建與消費者互動的新型生產流通體系。也有人把這種農業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消費三聯動的產業形態稱之為“第六產業”。

            周牧之:在發達國家,制造業的生產和消費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在制造業的供應鏈中,過去在企業間交易信息中,不可以外傳、不能夠外傳的隱性知識的比重非常高,為了確保隱性知識的機密性和磨合溝通的順暢,企業之間重視長期的合作關系,供應鏈上的企業關系是金字塔形的。是IT技術通過標準化和數字化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隱性知識的比重,大幅度削減了企業間信息交流的時間和成本。同時模塊生產方式更是公開了設計規則,使得全球的企業能夠公平地參與供應鏈上的競爭。由此,供應鏈得以沖破隱性知識的束縛向全球延展。供應鏈上的企業關系也從緊密的金字塔形轉變為扁平的網絡型,這一切給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供應鏈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的參與使得工業產品的價格大幅度下降。這種將隱性知識最小化的全球供應鏈是典型的交易經濟。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過去一味追求低價格的消費者們開始更多地注重感性、個性和與生產者之間的互動,使這些成為可能的大背景是模塊化的工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模塊化生產使非熟練工人也可以參與組裝等工業生產活動,是制造業供應鏈全球化的基礎,是發展中國家新工業化的前提。今天,模塊化已經進化到可以與個性化設計疊加,實現多樣化、個性化的小批量生產。在模塊化的基礎上,生產者與消費者通過互動可以生產出更具有設計性和個性的產品。

            橫山禎德:日本是一個模塊化與個性化互動發展的先行國家。一戶人家建住宅就是一個好例子,通過用戶與設計師互動的個性化設計、工廠的模塊化生產、現場熟練建筑工匠嚴絲無縫的拼裝,既實現了效率,也實現了用戶的個性化自我彰顯。

            新型的制造業供應鏈是一個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的新體系,制造業回歸美國或者日本肯定不是簡單的工廠搬遷,而應該是在構建嶄新的供應鏈體系。

            周牧之:可以想象未來的制造業,一方面是像半導體芯片這樣高技術含量核心模塊的全球化供應;另一方面是在核心模塊的基礎上,用戶與生產者互動生產個性化的終端產品,后者供應鏈的動線會既短又可視。制造業向發達國家的回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向市場的回歸,是更進一步地走近消費者的回歸。即使沒有特朗普,沒有新冠肺炎疫情,這種回歸也會發生,這是制造業從交易經濟向交流經濟轉變的一種表現。

            橫山禎德:隨著中國生產成本的上升,一部分對利潤空間敏感的制造業離開中國是不可避免的。中國更應該重視的是先進制造業向發達國家的回歸。

            重視數字化的同時也需要重視非數字化模擬技術。例如,光學鏡頭的生產很難實現完全的數字化,需要模擬技術和數字技術的高度結合。在這點上,索尼、奧林巴斯等日本廠商把光學領域模擬技術的發展和傳承當成核心競爭力。

            周牧之:制造業終端產品的生產將會越來越個性化,越來越本地化,但核心的元器件和模塊卻是需要全球供應的。所以,我就建議某科技集團企業集中力量攻關臭氧傳感器,如果能將其成本壓縮到100美元以下,可迅速推廣臭氧在有人空間的應用,遏制新冠病毒的室內傳播,而且通過向世界各地的臭氧設備生產廠家供應傳感器,可成為核心元器件的全球性企業。

            橫山禎德:日本一個類似的案例是村田制作所的電容器,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這個企業現在是全球領先的電子元器件制造商。

            周牧之:制造業的交流經濟化是部分制造業向西方回歸的本質,實際上是一種市場取向型的回歸。因此,中國的制造業要及時認識到這一點,努力更新迭代,加強與市場的溝通和互動,重新定位自己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特色。值得欣慰的是,中國已經不光有強大的制造業基礎,本身也擁有巨大的市場,相信一定能在制造業的交流經濟化中走出自己的新路。

            如何認識世界與彰顯特色

            周牧之:汽車制造的關鍵過去是發動機,在電動汽車時代是設計。

            橫山禎德:就連車門關閉時的聲音也是一個重要的設計要素,這個聲音甚至對銷售都有很大影響。看得見的部分和看不見的部分的綜合設計能力變得非常重要,這里面包含有文化的特性。例如,意大利人能做出特別舒適的沙發,但是要德國人做出更舒適的沙發就比較困難。

            周牧之:最近,在歐洲比較擅長的感性領域,日本廠商也開始獲得很高的國際評價,例如白葡萄酒、威士忌、巧克力等。在日本理工科畢業女生最有就職人氣的企業排名中,現在食品關聯企業很多。感性豐富的女性愿意去這些企業,是感性和文化彰顯的一個表現。

            橫山禎德:當今國際人員交往越來越多。我認為,其中特別值得重視的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專業人員的交往,例如藝術家、建筑師、設計師甚至醫生。

            周牧之:還有餐飲領域的大廚。

            橫山禎德:餐飲大廚本來就很重視游歷和學徒。過去日本年輕人要在幾個地方游歷做學徒,技藝達到一定水平后再回到家鄉開店做主廚。現在廚藝學徒的游歷和修行已經全球化了,帶動了日本料理與西餐之間的融合和借鑒,但并沒有導致同化。日本料理現在受到世界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一批在見識世界的基礎上彰顯地域特色的大廚。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