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業界談垃圾分類:須根據行業需求探討具體服務模式
“將按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分類投放”“對違反垃圾分類行為,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可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今年5月份起實施。目前北京推進情況如何?各界有哪些看法?近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各類分類寶典上線
新版《條例》出臺標志著北京垃圾分類將步入法制化、常態化、系統化軌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北京東城、西城、海淀、朝陽等多區已下發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細則。
比如,東城區近日印發的《東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和相關實施辦法中提出,住宅小區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可分為固定式、流動式兩類;垃圾分類堅持“干濕分開、資源回收”;每個住宅小區至少設立一個收集有害垃圾的專門場所或容器。
此外,為進一步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方便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北京多個便民服務小程序上線。以通州垃圾分類小程序“潞曉分”為例,居民可用分類投放垃圾換取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也可預約大件垃圾清運、舉報垃圾混裝混運等問題;另外,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開發的“北京市垃圾分類寶典”微信小程序,可通過輸入文字、拍照或語音查詢,在“寶典”上檢索出答案。
分類準則尚待細化
新版《條例》將廚余垃圾作為重點管理對象之一,要求加快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推進廚余垃圾就地處理進程。隨著餐飲企業逐步復工復產,它們如何應對垃圾分類?
《條例》提出,餐飲經營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和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并應當設置醒目提示標識。記者在瀏覽部分外賣平臺時發現,點餐時消費者已可自主選擇餐具數量,包括“無需餐具”“1份”“2份”等選項。消費者在點餐時可以選擇默認“無需餐具”,在以后的訂餐中就無需再次設置。
不過,美團上一位餐飲商家告訴記者,如果消費者沒有對該單對需要的餐具作出選擇,仍會視訂餐數量主動為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成本低,送了就送了。”這位商家表示,平時大概有10%訂單會選擇不要餐具。
線下方面,《條例》提到餐飲服務單位應當單獨收集廚余垃圾,并委托有資質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專業服務單位進行集中處理。記者隨機電話采訪了某連鎖餐飲企業店員,對方表示,平時會將店內垃圾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剩飯剩菜三類分桶盛放,每天由專門的公司上門收走。疫情發生以來,還新增了收集口罩、手套一類的垃圾桶。
不過也有聲音提出,一些個體小餐飲門店沒有那么多地方擺放不同類垃圾桶。這種空間問題引發的分類困境也折射出,對于餐飲企業來說,需要更詳細、規范的執行準則,讓企業提前做好相應準備,逐步適應垃圾分類新規。
垃圾分類應“服務當頭”
北京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源鴻認為,一套好的垃圾分類方式應是簡單方便、節省成本、能讓大多數人接受的,且應該做到“服務”當頭,未來可以根據行業需求探討具體服務模式。
“生活垃圾按目前四類劃分已經很清晰,而餐飲企業只要著重注意餐廚垃圾不要混裝混運,就不會額外增加成本和困難。”徐源鴻還提到,垃圾分類宣傳不應局限于垃圾分類方法,讓大家了解到垃圾產生、投放、運輸、終端處理的全過程,更能充分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
他還建議,實施垃圾分類還應重視信息化建設,重視垃圾分類的全流程展現,從而實現垃圾減量與資源利用最大化優勢。(光明網記者黎夢竹)
●日本
日本垃圾治理與其全面細致地落實分類環保政策分不開。日本最先只分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隨著再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以及填埋空間的減少,后續被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類。另外,在日本丟棄大件物品需另付費用。
●德國
作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德國的垃圾循環利用率達65%左右,包裝行業可達到80%以上。自20世紀初,德國就開始實施城市垃圾分類收集,生活垃圾大致為有機垃圾、包裝垃圾、紙類、玻璃類和混合類垃圾。如果不按照分類丟棄垃圾,垃圾回收企業會拒收桶內垃圾。
●瑞典
許多居民家中廚房的水池下或抽屜中,放置有不同的垃圾收納容器,分別收集玻璃瓶、金屬、紙張、塑料和廚房垃圾等;每條街邊都設有不同分類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戶附近都有一個垃圾回收中心,專門收集分類后的垃圾。有些居民的廚房水槽里還裝有食物垃圾粉碎機,被攪碎后直接沖到地下水桶。
●新西蘭
新西蘭大體上把家庭生活垃圾分為廚余垃圾、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紙質垃圾和玻璃制品垃圾。細節上有嚴格要求。比如,紙質垃圾和塑料容器垃圾需經過基本清潔后放進可回收垃圾桶,玻璃制品垃圾也需清潔后單獨放入專門的垃圾箱;垃圾桶監督員會提前對可回收垃圾桶進行檢查,根據不可回收垃圾的比例實施警告、拒收等。
(責任編輯:DF381)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