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要聞回顧(4月6日—4月12日)
本周焦點
氣候變化或致種群破壞驟然發生
隨著地球變暖,物種將逼近或超越它們的理想熱生態位極限,進入史無前例的溫度狀況。生態學模型利用1850年至2005年的年度氣候模型數據,確定了30652種海陸空動植物經歷過的平均最暖溫度,最新結果顯示,氣候變化造成的物種種群破壞,最早或在這個10年內發生,并且會是“驟然”發生。但大規模、快速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則有可能降低生態組合遭遇突然性破壞的幾率。
本周“明星”
首個雙白矮星引力波源證實
美國天文學家首次探測到由兩顆獨立的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該系統名為J2322+0509,軌道周期短至1201秒,目前正產生引力波,是科學家確認的首個此類引力波源。這一最新發現有助于增進我們對此類雙星系統和引力波源的理解,為未來實驗提供了一個錨點,并可借此發現更多此類恒星。
前沿探索
NASA選定四項天文研究任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選出四項任務開展進一步探索,這四個任務包括兩個“小探索者(SMEX)”任務及兩個“機會任務(MO)”。它們將研究天體碰撞事件及其留下的碎片,監測附近恒星發出的耀斑如何影響繞行行星大氣等,更深入揭示宇宙奧秘。
億萬年前琥珀折射古老生態狀況
澳大利亞科學家日前報告了對保存于“寶藏”琥珀中的已知最古老動植物的分析。該研究結果不但讓人們進一步了解晚三疊紀至古近紀時期(2.3億—4000萬年前)的生態情況,還為生態學和演化學的關鍵期打開了新的“窗口”。
技術刷新
利用脂肪酸可精確測定年代
英國科學家利用加速器質譜法,采取的一種有別于傳統放射性碳定年法、但卻依然可以精確測定年代的新手段——脂肪酸定年法。由于陶器在考古記錄中大量存在,該研究或能幫助揭示這些陶器的使用年代,在缺乏傳統可測年資料的情況下推斷考古遺址的年齡。
奇觀軼聞
智能馬桶自動監測你的健康?
科學家綜合了計算機視覺以及機器學習算法,報告了一套可以加裝在標準馬桶上的軟硬件,通過它們可以追蹤使用者尿液和糞便中的健康與疾病生物標志物。這種“智能馬桶”自動運行,讓使用者可以監測自己的健康數據,為疾病篩查、診斷和患者監控研究提供支持。
(責任編輯:DF120)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