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新冠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世衛組織權威回應來了

            2020-03-31 09:00:14     來源:鳳凰網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是否會通過空氣傳播?世衛組織是否基于近日有關氣溶膠傳播的學術研究,修改相關防護指南?答案是否定的。

            今日,世衛組織官方表示,根據目前的證據,2019冠狀病毒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當一個人與有呼吸道感染癥狀(例如咳嗽或打噴嚏)的人有近距離接觸(在1米以內),并因此有機會接觸到可能具傳染性的飛沫,便會出現飛沫傳播(飛沫的直徑一般為5 - 10微米)。飛沫傳播也可能會通過接觸被感染者周圍環境中的物體表面發生。

            因此,如果你在距離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1米以內的地方吸入病毒,或者在洗手之前先接觸受污染的表面,然后再碰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都可能被感染。

            而空氣傳播不同于飛沫傳播(空氣傳播通常是通過直徑小于5微米的顆粒傳播)。這些顆粒來自于較大的飛沫蒸發或者存在在塵埃粒子上。它們可能在空中停留較長的一段時間,并可以在超過1米以上的距離范圍傳播。

            針對2019冠狀病毒病而言,在特定環境下和可以產生氣溶膠的醫療操作過程中,病毒可能會通過空氣傳播(例如:氣管插管、支氣管鏡檢查、開放式吸痰、噴霧治療、插管前手控通氣、病人俯臥位、呼吸機脫機、非侵入式正壓通氣、氣管造口術和心肺復蘇)。在對中國75465例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的分析中,并未報告通過空氣傳播的案例。

            迄今,有幾篇學術論文探討了空氣中能否檢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問題,旨在提出病毒可能通過空氣傳播的初步證據。解讀這些初步研究結果時需要謹慎。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近日刊登了關于新型冠狀病毒在環境中能存在多長時間的文章。研究團隊在實驗室條件下采用三噴射Collison霧化器和Goldberg鼓人工產生病毒氣溶膠,并觀察到氣溶膠能在空氣中懸浮一段時間,約3小時。

            需注意,Goldberg鼓是一種高能量設備,并不符合人類咳嗽時的一般情況。而且,即便這種條件下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能以氣溶膠顆粒的形式持續存在3小時,其條件與產生氣溶膠的臨床操作環境并不相符,換言之,研究中的氣溶膠是由實驗室操作產生的。

            基于目前證據,世衛組織保留原有建議,即對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的醫療照護人員建議采用防飛沫與接觸隔離措施,而在進行產生氣溶膠的診療操作時則建議采取防接觸與空氣傳播隔離措施。

            世衛組織對公眾的建議也維持不變,即:

            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離;

            對經常接觸的表面進行消毒;

            經常并徹底清洗雙手;

            避免用手觸碰眼睛和口鼻。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