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1月份CPI漲幅擴大 專家:疫情不會引發物價全面持續上漲

            2020-02-11 09:23:51     來源:鳳凰網

              2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1月份,CPI同比上漲5.4%,漲幅比上個月擴大0.9個百分點;PPI同比上漲0.1%,上個月為同比下降0.5%。

              專家表示,1月份CPI同比漲幅擴大,既有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因素,也有今年與去年春節錯月、去年對比基數較低的因素。總的來看,新冠肺炎疫情會對部分商品價格產生階段性影響,但不會引發物價全面持續上漲,物價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

              CPI同比漲幅擴大至5.4% 

              1月份,CPI上漲5.4%,漲幅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根據測算,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4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4個百分點。

              在1月份食品價格方面,鮮果價格同比下降5%,連續4個月下降;雞蛋價格上漲2.8%,漲幅同比回落4.5個百分點;牛肉、羊肉、雞肉和鴨肉價格漲幅在10.4%至20.2%之間,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豬肉價格上漲116%;鮮菜價格上漲17.1%。在非食品價格因素方面,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和娛樂、交通和通信價格分別上漲2.3%、2.2%和0.9%。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CPI同比漲幅擴大,既有春節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因素,也有今年與去年春節錯月、去年對比基數較低的因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說,食品價格上漲20.6%,影響CPI上漲約4.10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6%,影響CPI上漲約1.29個百分點。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郭麗巖分析說,受去年1月份低基數效應影響,今年1月份CPI同比漲幅擴大,豬肉、鮮菜等食品價格上漲是主要“推手”。去年CPI呈現明顯的前低后高走勢,顯著抬高了今年開年的翹尾水平。在新漲價的1.4%當中,約70%來自食品分項上漲拉動。

              除了上述因素,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受疫情防控短期因素影響,部分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價格明顯上漲。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1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5%,較前值1.4%略有上升,整體處于“1時代”,表明內需對物價拉動力溫和。

            2月10日,市民在江西省宜豐縣華聯超市選購水果。連日來,該縣加強物資統籌調配,確保物價穩定。 何賤來攝(中經視覺)

              PPI同比由下降轉為上漲

              1月份,PPI由上月下降0.5%轉為上漲0.1%,結束了自2019年7月份以來的同比下降態勢。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4%,生活資料價格上漲1.3%。

              劉學智分析說,PPI同比連續3個月趨勢性回升,主要由兩方面因素帶動。一是穩增長力度加大,特別是1月份以來專項債發行力度加大,給工業生產預期帶來改善。二是隨著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帶動了制造業訂單類需求,促進工業生產預期增強。生產資料價格降幅收窄,同比下降0.4%,仍然是負增長,但降幅比上月收窄0.8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上漲1.3%,漲幅與上月持平。

              “1月份PPI重回同比上漲,顯示國內工業需求在改善,部分企業議價能力有所提升。”周茂華分析說,國內PPI同比改善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工業品需求回暖與企業補庫存意愿改善。二是翹尾因素拖累作用減弱。

              從環比看,1月份全國PPI連續兩個月持平。其中,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價格均持平。

              郭麗巖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PPI總體上小幅波動,這一態勢還將延續一段時間。疫情對1月份PPI的影響不太明顯,但對部分門類的工業品價格產生了一些暫時性、擾動性影響,其對PPI未來走勢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物價不具備全面持續上漲基礎

              受春節錯月和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響,1月份CPI同比漲幅有所擴大。不過,專家表示未來物價不具備全面持續上漲基礎,全年CPI將呈前高后低態勢。

              為做好疫情防控和保供穩價等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采取保供穩價措施,各城市高度重視“菜籃子”商品供應,積極暢通物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懲哄抬物價等價格違法行為。

              “總的來看,各地區、各部門的一系列政策舉措,有利于平抑短期物價上漲。新冠肺炎疫情會對部分商品價格產生階段性影響,但不會引發物價全面持續上漲。”郭麗巖說。

              郭麗巖表示,從總供給看,國內工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市場供應充足,物價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考慮到今年上半年、下半年的翹尾差距較大,全年CPI大概率呈前高后低走勢。

              劉學智分析認為,進入2月份,隨著CPI翹尾因素減弱,疫情導致消費需求明顯下降,特別是餐飲、旅游、運輸等消費顯著下降,CPI同比漲幅可能回落到5%以下。從全年看,CPI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態勢。

              周茂華分析說,PPI同比呈現企穩改善態勢,但動能溫和。目前,全球需求出現觸底回暖跡象,國內工業制造業庫存處于歷史低位,主要經濟體偏積極財政、貨幣政策,貿易緊張局勢出現改善跡象,以及翹尾效應減弱等,PPI將呈現企穩改善態勢。

              劉學智則表示,受疫情影響,2月份大量企業延期開工,市場需求減弱,不排除PPI再度掉回負值的可能。隨著疫情逐漸結束,企業有序復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中美貿易協議履行帶來的需求拉動作用,PPI有望恢復到正增長區間。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