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媽派發大紅包!支付機構去年繳存1.53萬億元備付金
央媽派發大紅包!支付機構去年繳存1.53萬億元備付金將獲48億元利息紅包
過年了,支付圈也將得到央媽派發的新春紅包。
此前,央行決定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以0.35%的年利率按季結息,并從中計提10%作為非銀支付行業保障基金。
小編查閱近日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發現,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國支付機構交存至央行的客戶備付金規模已達到15292.04億元。
按照年化0.35%計息,將產生53.52億元的利息;刨除約5.352億元的非銀支付行業保障基金后,支付機構將在新春喜迎48.17億元利息紅包。
此外,隨著網聯近日在成都完成央行標準互聯互通多機構交叉驗證,這標志著繼寧波和杭州后,支付行業互聯互通再下一城。
春節恰逢派息時
“備付金不計息之前,按市場化操作(就是各自跟銀行商量的意思唄),大家幾乎能拿到百分之一點幾以上的利息。出于設定緩沖期的考慮,去年下半年央行就向業界征求過意見,說按年化千七(0.7%)給利息,最后定下的是0.35%。雖然減了半,但多少都是‘肉’,對于我們也是好事一樁。”一名大中型支付機構的高管此前如此評述央行的支付機構付息新規。
2017年4月之前,支付機構可以憑借備付金從銀行處獲得協議存款利息;2017年4月開始直至2019年1月14日,央行逐步擴大備付金繳存力度直至全盤上繳,備付金利息也隨著繳存的比例逐步清零。
業界普遍認為,“躺賺利差”完全終結對于一些中小機構沖擊較大。這是因為備付金利息在其利潤中占據不低的比例,加之它們目前還在轉型深耕B端商戶的進程中,如果不派息,整體盈利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或許是出于幫助中小支付機構穩健發展的考慮,央行決定給予一定程度的付息補償。目前的政策是按照0.35%的年利率水平作為清算保證金按日計息、按季結息。
一家大型支付機構人士說,2019年12月末,是第一次季末付息的時間點。小編查閱近日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時算了一下:支付機構將在新春喜迎48.17億元利息紅包。
但業內人士也作了特別提醒:計息新政存在變數,可能會再度進行調整。2020年是否還會延續這一付息政策,也“不好說”。
節前互聯互通再下一城
支付機構最近可以說是喜事不少,這不,近兩月的“互聯互通”就是支付領域的高頻詞。
當然,雖然看起來都是掃碼互認,但大家采取的模式不同——有的是非銀支付機構間自行開啟的無因轉賬合作,“無因”就是沒有交易背景,但支持轉賬業務,這種模式并非真正的四方(清算機構、賬戶方、收單方、商戶)互通;而有些則是央行主導下的真互通,但互通的程度不是一開始就能達到四方完全加入,而是由“非銀通非銀”向“非銀通銀行”逐步遞進。
據悉,在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的見證下,網聯組織近日完成了多收單機構、多賬戶機構參與的央行標準互聯互通付款掃碼業務的交叉驗證。此次驗證機構包括新近以收單側接入互聯互通的現代金控、拉卡拉、合利寶、平安付等機構,以及前期已接入網聯的平安付壹錢包、通聯錢包、現代金控都付dopay錢包等賬戶機構。同時,此次四方服務商也在一定程度參與了互聯互通驗證。
也就是說,截至目前,互聯互通收款掃碼試點已在寧波、杭州、成都三城落地;網聯互聯互通的直接參與機構也已遞進擴展到銀行及非銀支付機構,試點商戶包含了機構、銀行的自主拓展商戶與四方聚合機構拓展商戶。
真正的互聯互通會給支付參與主體帶來什么好處呢?
對收單機構而言,互聯互通可支持商戶一次對接、不換碼、器具極小改造,同時業務規則、技術標準與商戶管控等由清算機構統一制定;對賬戶機構而言,互聯互通將一舉突破原本銀行及中小支付機構無商戶受理環境的無奈現狀,一次接入即可實現互掃,同時可使自身營銷直接面向用戶或直接觸達商戶;而對銀行賬戶而言,互聯互通能夠讓銀行以自有品牌精準化營銷體驗,真正觸達目標用戶,促活APP從而鞏固用戶。
(責任編輯:DF529)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