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2019年我國設立慈善信托119單 信托財產規模9.33億元

            2020-01-15 18:15:49     來源:光明網

              1月12日,第九屆中國慈善年會在京舉行。年會以“治理新格局與慈善現代化 脫貧攻堅 決勝2020”為主題,全面回顧過去一年我國慈善事業取得的新成就,向全社會彰顯慈善的價值和力量。來自主管部門、慈善組織、企業、學術等不同領域的嘉賓,圍繞“脫貧攻堅”、“治理新格局”、“慈善現代化”、“慈善未來”等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年會上,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原主席,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陳昌智指出,新時代賦予了慈善事業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助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慈善事業的根本目標;弘揚慈善文化,整合慈善資源,提升服務能力,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是慈善事業的重要任務。

              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慈善聯合會會長唐承沛表示,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中國慈善聯合會將同廣大慈善事業支持者、參與者和慈善工作者一道,守初心、擔使命,奮發作為、彰顯價值、貢獻力量。

              主旨發言環節,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鄭功成指出,把握好慈善事業的準確定性是發展中國慈善事業的根本前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不僅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治理體系的優越性,也為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即中國的慈善事業必須植根自己的國情,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中國要借鑒西方國家發展慈善事業的經驗,卻不能簡單照搬其模式與方法,而是要研究中國的制度與慈善文化、創新中國的慈善模式,以凝聚更多的社會共識和獲得更加廣泛的認同為條件,否則,不可能成就發達的慈善事業。

              年會上還發布了“脫貧攻堅 決勝2020”倡議,動員社會組織和慈善力量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生力軍“以更有力的行動、更堅決的付出、更堅定的信心,攻克貧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主題發言環節,國家文物局原局長、黨組書記,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介紹,截至2018年底,我國登記備案的非國有博物館1606家,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1/3。慈善力量的參與擴大了公共文化資源,豐富了公共文化服務。今后要著力解決退出機制、藏品真偽、政策體系完善等問題。

              會上發布的《2019年慈善信托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慈善信托穩步發展,設立慈善信托119單,較2018年增長37%,信托財產規模9.33億元。其中,慈善信托規模以百萬元以下為主,占比35%;慈善信托期限以短期為主,占總數的50%;慈善信托地域分布不均衡,東部地區占比55%;自然人委托人數量翻倍,共有126位自然人作為委托人參與設立了23單慈善信托;受托人以信托公司為主,達到87.4%;慈善信托業務模式持續創新,新設多單扶貧類慈善信托,覆蓋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產業扶貧、基礎設施扶貧、健康扶貧等方面,并在文旅扶貧和基層黨建扶貧方面有所創新。此外,慈善信托還開始關注公益訴訟領域。2019年,我國首單由環境公益訴訟賠償資金設立的“長安慈·大氣保護”慈善信托成功備案,標志著我國環境公益訴訟資金的管理難題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鐘蕾蕾)

            [ 責編:范子川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