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盤和林:數字經濟或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中長期增長動力
1月12日,在經濟日報社舉辦的“2020中國經濟趨勢年會”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圍繞“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發表了演講。
盤和林表示,目前,我國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具備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數字經濟正快速崛起。二是產業正在加速融合和突破,其在融合與突破的過程中構成的“三新”經濟則是典型代表。三是未來發展空間潛力巨大。目前,我國在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很多關鍵核心技術正在突破以及大規模應用。由此,數字經濟的進步或許會比人們想象得更迅猛,整體而言,數字經濟或將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中長期的增長動力,以致未來也將發生巨大變革。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如何更好地融合?盤和林表示,一是建議做好頂層設計,以社會制度的創新和規則完善推動數字經濟與產業的融合發展。
二是建議構建數字經濟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生態圈,推動重點技術與產業創新的融合。首先,重點發展數字技術核心企業,形成核心企業、研發、科技金融的良性循環、互動提升的綜合體。其次,夯實數字技術基礎如5G、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注重拓展數字技術的應用場景。再次,要補齊短板,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大數據等數字經濟的底層技術構成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最后,建議注重發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媒介即中介組織及技術。例如數字賦能金融、賦能信用等,數字技術在實體經濟的風險識別、風險分散還是有一定的獨特作用。
三是著力打破數據和信息孤島,抓好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融合的底層基礎。唯有數字“高速公路”建立起來時,我國的實體經濟以及數字產業企業等才能在數字“高速公路”上真正跑起來。
四是以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來實現數字經濟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
對于我國的實體經濟和企業而言,創新的基本路徑有三:一是核心技術的創新以及技術層面的創新;二是制造業的服務創新;三是數字化創新,尤其數字化創新幾乎能夠涵蓋技術與服務創新。因此,建議實體經濟、實體企業要提高認識,數字經濟不只是經濟的補充和融合,應該來說肯定會深刻改變每一個產業,并必將重塑經濟新圖景、產業新圖景。需要強調的是實體經濟或企業必須以數字技術對自己的企業進行價值鏈重構、供應鏈管理,否則實體經濟競爭力和創新就無從談起。
(責任編輯:DF387)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