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最年輕團隊平均年齡35歲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6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85項。
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所名譽所長黃旭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研究員,摘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0名外籍專家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從2019年度獲獎項目來看,青年人才已成基礎領域的生力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簡稱獎勵辦)有關負責人說。
來自獎勵辦的數據顯示,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齡44.6歲,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齡52.5歲,分別比2018年下降了2歲和2.6歲,超過60%的完成人是年齡不足45歲的青年才俊。最年輕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5歲。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參評人數、獲獎人數和國別分布均創下歷史新高。10位獲獎人既有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有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等歐美發達國家;合作領域既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基礎研究,又有空氣污染防治、疾病防控、新藥研發等惠及民生的熱點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機械裝備、新一代半導體照明、航空安全和飛機制造等重要領域,經過多年科研積累和沉淀厚積薄發,涌現出多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優秀成果。
“不僅是創新驅動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獲獎項目還呈現科技支撐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特點。”這位負責人說,金屬材料、輕工、化工、建筑、機械、農業工程等各行業的獲獎成果彰顯綠色發展理念,從污染機制的基礎研究到空氣質量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復等領域創新成果頗豐,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撐。
與此同時,農產品安全及深加工技術實現新突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成果,豐富了農產品安全技術手段,有力提升了從生產到餐桌全過程的消費安全水平。農產品和食品加工產業的成果,在關注品質的同時注重副產物高值化利用,顯著提升經濟社會效益。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DF010)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