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常州加速發展高職教育 助力制造業智能化轉型

            2020-01-07 04:01:40     來源:科技日報

            1月5日,江蘇常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科教城黨工委書記韓九云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技術論壇暨高水平學校建設推進會上說:“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全面加強政策引導和技術推動,加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支持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

            常州是我國現代制造業名城。近年來,常州堅持工業立市、制造強市、質量興市,圍繞建設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長三角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國內領先的產城融合示范區,加快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19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0億元,增長5.3%;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550億元,增長7%左右,人均GDP突破2.3萬美元。

            在韓九云看來,常州智能制造產業的快速崛起,以及工業經濟的穩步增長,離不開常州高等職業教育的助力,培養出了大批復合型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地方產業轉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

            在國內職業教育領域,有著“職業教育發展看江蘇,江蘇職業教育發展看常州”之說。目前,僅常州科教城就集聚了一批在國內有影響力的高職學校。其中,有3所學校列入首輪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如今,職業教育已成為常州一張靚麗的名片。

            常州科教城是全市“創新之核”。去年以來,常州科教城明確把機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常州未來產業培育的主攻方向,充分利用高職先發優勢,大力促進產教融合,提升先進制造技術核心競爭力,為全市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國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撐。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沈琳介紹,學校聚焦智能制造技術,依靠常州全國智能制造名城、產城融合示范區的區位優勢,主動對接江蘇省及常州智能數控和機器人等重點產業鏈,形成了裝備制造業類專業為主體、制造業服務類專業為支撐的特色鮮明的專業格局。

            在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吳訪升看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更是提升高職學校內涵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發起成立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教集團、全國現代焊接職教集團,并共建了智能焊接集成實踐平臺、檢驗檢測公共實訓平臺、中檢科常州協同創新中心、京東校園實訓中心等一批產學研創培用產教融合實訓平臺。

            去年,國家從宏觀政策層面實施“高職教育擴招百萬人”計劃,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發揮重點高職院校資源優勢,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為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社會人員敞開高職教育“大門”,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助力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

            “我們針對不同生源群體,創新設置了產業工匠學院,與行業企業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或訂單式培養,分專業、分類別制定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并建立校本學分銀行,做到‘模式多元,學制靈活,同校同質’。”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周勇說,去年,在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等6大專業,首批面向社會招生近400名。

            用韓九云的話來說:“常州科教城的高職院校,主動對接地方智能數控和機器人等重點產業鏈,特別是能夠緊緊圍繞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要求,大力提升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合力把科教城高職教育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國內一流、江蘇特色’的卓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正在為國內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創造新經驗,為中國高職教育園區建設發展樹立新標桿。”

            (科技日報常州1月6日電)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