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浙江:深耕“放管服”改革 啟動“點球式”科研攻關

            2020-01-06 17:44:45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浙江:深耕“放管服”改革 啟動“點球式”科研攻關

              產量、應用量均列世界第一,但囿于應用過程中精確性、穩定性不足,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仍集中在中低端領域,難以躋身被國外品牌壟斷的高端市場。

              近日,由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主導,浙江雙環傳動、億恒科技等多家企業、研究機構參與的省重點研發計劃擇優委托項目“基于在役精度智能診斷校準的工業機器人研發及應用”經浙江省科技廳獲批立項。

              “為加快構建‘需求牽引、簡便高效、協同聯動’的科研服務機制,我們常年向企業和高校院所征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求,按照急用先行、多方協同的原則,采取‘點球式’的擇優委托方式快速組織實施。”浙江省科技廳規劃處處長姚禮敏介紹,“點球式”委托方式可更精準地對接關鍵技術的供求雙方,幫助企業加快突破發展的瓶頸制約。根據“穩企業防風險”的部署,2020年浙江省科技廳已優先布局實施了63項擇優委托項目。

              2019年以來,浙江圍繞“放、管、服”做文章,先后發布《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提升科研績效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加快構建“更有活力、更高效率、更加規范”的科研管理體制。

              權限能放則放,賦予更大自主權

              2019年7月,之江實驗室首個大科學裝置——量子精密測量大科學裝置完成項目簽約,項目團隊正式領命突擊。

              據了解,對于這一大體量科研項目,此前在項目籌劃、專家論證到審批實施上,之江實驗室開展“專事專辦”,將傳統科研機構約耗時半年的流程時間縮至三周。

              “從成立之初,實驗室就在科技管理職權、科研自主權下放等方面進行管理創新。”之江實驗室科研發展部副部長陳光告訴記者,在項目目標不變的前提下,科學家就技術路線的變更選擇,在項目例會紀要上進行備案說明即可,無需專門的審批流程。

              “浙江省正積極探索首席專家負責制、項目經費包干制改革,努力實現3個完全自主,即項目負責人可自主調整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自主組建研究團隊、自主安排科研經費中的直接費用。”姚禮敏說。

              同時,浙江省科技廳圍繞重點市縣、部門、平臺、高校院所的重大創新發展需求,采取擇優會商的方式,通過“議定書 ”和“任務書”協同聯動實施“一攬子”的創新任務,并在具體創新任務確定上,充分賦予會商單位選擇權和推薦權,更好地調動多方積極性。

              為讓科研人員最大限度地騰出精力、潛心搞研究,浙江省深入開展簡化科研經費報銷管理專項行動,同時優化項目過程管理、注重關鍵節點的“里程碑”式管理,對實施期3年以下的項目,原則上不開展中期檢查,切實減少不必要各類評估、檢查、審計活動,切實減少對科研人員的干擾。

              績效作指揮棒,把資源配到刀刃上

              如何讓有限的科研資源發揮更大效益?

              記者了解到,浙江省農科院曾基于廣泛調研,在相關部門指導下,先于省成果轉化條例出臺了成果轉化管理試行辦法,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的同時,提高了科研人員待遇。

              從成果產出后的績效鼓勵追溯研發管理全過程,浙江完善“以成果看成敗、以實績論英雄”的科研管理模式,重點考評項目成果轉移轉化、應用推廣以及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將深入推行以“信用制”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對實驗室、國際合作基地等平臺載體實施信用制管理——符合相關條件的在簽約創建后,須踐諾到位、績效明顯,才能獲得經費補助;反之,若達不到創建目標,將遭到摘牌處理。

              此外,浙江省對科技計劃(專項)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績效對現有科技計劃體系和專項項目進行了全面梳理和歸并整合,將33項三級科目整合為23項,進一步優化結構,將資源聚焦配置到重點創新領域、重大創新平臺、重要創新團隊上。

              2020年,浙江重點研發項目中81%的立項項目和經費將聚焦在‘互聯網++ ’和生命健康等重點創新領域、聚焦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

              讓資源精準配到刀刃上,離不開智能化服務的支撐,浙江省圍繞“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科技大腦”建設,已實現項目申報事項精簡1/3(一表多用、一表多能)、評審時間壓縮1/3以及項目無紙化申報率100%、項目申報最多跑一次率100%。

              如今,浙江省重點研發項目評審辦法也大有革新,現有的專家網評和會議評審并行推進、分數加總的評審方式,有效解決以往網評“一票否決”和“唯專家”的問題,評審時間也從120個工作日壓縮至45個。

            (責任編輯:DF120)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