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樂 科技日報記者?張景陽
日前,包頭稀土高新區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推介會順利召開,包頭市建設的自治區首家人力資源產業園在本次會議上高效穩定的運行,也標志著這里的人力資源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自運轉以來,這個“年輕”的平臺在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滿足企業多元需求、助力帶動創新創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均有不俗表現。
經過6個月的開發建設,包頭市成功打造了“稀土高新區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平臺包括公司招聘、個人求職、政策咨詢、人力資源、創業服務、技能提升六大板塊,已上線180余項業務功能,基本融合了現有HR平臺上所有應用功能。
稀土高新區組織人社部副部長王煜表示:“我們是在建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的基礎上打造的這個線上平臺,以園區加平臺的服務模式創新,實現對人力資源勞務派遣公司供需雙方精準撮合。”?
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迫在眉睫
與發達地區相比,內蒙古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規劃建設處在探索階段,尤其是在企業所需的高端人力資源服務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如2017年,包頭市組織開展的“千人計劃”專家包頭行活動,通過發達地區人力資源獵頭公司對接引薦專家,成功引薦費用在6000元/人左右。王煜說,這種模式不僅費用大,而且引進人才之后的綜合服務也跟不上。
在產業園建立之前,如果一家外資企業到包頭成立公司,組建團隊也許需要東奔西走,四處尋找能夠提供合適人力資源服務的企業,而如今,走進產業園,企業可以找到人力資源管理產業鏈上的各個細節服務項目:從高端人才獵頭到普通員工招聘、從全體員工培訓到人才測評、從人才派遣到人事外包,所有需求都可以“一站到底”。
目前,產業園已運行15個月,成功吸引智聘人才、宏博人才等10余家人力資源企業入駐,企業集聚效應凸顯,園區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一站式平臺讓人才供需無縫對接
去年5月,國內某從事精密機床研發、生產的高端智能裝備制造企業落戶包頭,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5-30億元。然而,擺在企業發展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便是專業人才的引進問題。
“我們通過多方了解,找到包頭人力資源產業園,和園區內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服務寬度較大的綜合性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宏博人才開展合作。通過信息化平臺的‘一站式’對接,企業為我們提供涵蓋招聘、培訓等多方位的人力資源服務,為我們保障了人才供應,大大節約了項目投產時間,7月7日,公司第一根單晶硅棒順利拉制完成。”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平臺負責人介紹,平臺旨在打造“一大亮點兩個特色”,“一大亮點”即由專業的IT和數據服務公司運行。服務商在系統里植入語義識別和語音識別功能,可將服務效率提高50%以上;“兩個特色”即定制化服務和缺項彌補服務,定制化服務是指系統提前預知某個特定區域集聚了哪些產業,有怎樣的職業需求,從而經過精準的數據分析進行相關匹配,為企業提供套餐式的定制服務;缺項彌補服務是指系統提前預知某一產業鏈條的人員缺失和飽和情況,或根據人才結構,判定該區域下一步的產業發展規劃,方便管理者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引導產業發展。
平臺運行6個月以來,已有招聘公司192家,勞務派遣23833人次,勞務派遣對接公司10家、區域14個。
“除了線上數據服務和技術服務,人力資源服務還包括線下服務,比如職稱評定、項目數、資格認證數、技能培訓、項目服務對象等,對此,我們都做了詳細的規劃。”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平臺運營負責人程剛說。
一站式園區保障服務平穩運行
內蒙古某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于2018年入駐包頭稀土高新區人力資源產業園,目前已成功為內蒙古近百家企業提供涉及教育、科技、家裝、地產、金融、制造等服務。
“產業園根據企業實力及所做貢獻,在房租、工作經費、人才專項等方面均給予政策支持和補助。”公司總經理高燕說,良好的政策環境,不僅為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也提振了企業的發展信心。
產業園成立之初,就確定要堅持以“聚集產業,拓展服務,孵化企業,培育市場”為指向,以時代廣場、金融廣場、總部園區等樓宇為依托,利用已搭建起的包頭市人才市場、市民大廳和社保大廳等公共服務平臺,引導人力資源服務創新,完善服務鏈條,提升服務水平。目前,產業園已形成涵蓋人力資源招聘、高級人才尋訪、薪酬服務等較為完整的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
王煜表示:“這種園區加平臺的服務模式創新,可以更加高效地打造人力資源產業創新點和增長極,在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在促進就業、集聚人才、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促進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包頭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目前,園區已累計接待50余家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參觀考察,促成了與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開展深層次人才交流合作。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