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為了甜蜜的收獲,“種蔗癡人”耕耘25載

            2020-01-06 04:00:37     來源:科技日報

            從用了25年的工作包中掏出“三寶”:一把刀、一個取樣器和一個測糖儀,而后,廣西柳州市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柳城綜合試驗站站長盧文祥作為先進個人,在臺上講起自己和甘蔗的“甜蜜”故事。

            在前不久召開的柳州市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先進典型表彰大會上,盧文祥獲得“柳州市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一領完獎、作完報告,盧文祥就回到了甘蔗試驗地,查看起甘蔗的生長情況。

            在與甘蔗結緣的25年間,盧文祥練就了多手絕活:組培選種不用秤,肉眼一看一個準;測甘蔗糖分不用儀器,用嘴巴嘗出的結果,和儀器測量的數據比對,基本不差。

            由盧文祥主持育成的甘蔗新品種“桂柳05136”,在全國推廣種植面積超過1100萬畝,該品種2017年和2018年的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甘蔗種植總面積的9.9%和12.9%。

            搞農業科研就是要自討苦吃

            1981年8月,盧文祥從廣西農業學校畢業。1986年,他被分配到柳城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在基層從事了8年的技術推廣和雜交水稻制種工作,從此便和育種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8年起,盧文祥擔任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主任。當時,“新臺糖22號”是廣西種植的主力甘蔗品種。然而,該品種在天氣較為寒冷的柳州,品質逐漸出現退化,產量和含蔗糖量下降,直接影響了農民增收。

            如何選育出適合本地氣候條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的甘蔗品種,對于從水稻“跨界”到甘蔗的盧文祥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一定要建立‘柳城系列’甘蔗品種新體系,并爭取將其在全區乃至全國進行較大面積推廣。”雖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盧文祥依舊充滿信心。

            2004年,盧文祥確立了培育適宜桂中蔗區甘蔗品種的育種目標,但研發和培育一個新品種談何容易。

            “甘蔗雜交育種最大的難點,就是要把高產、高糖、抗旱、抗寒、抗倒等20余項優良性狀集中在一個品種上。按照傳統方法和程序,育成1個甘蔗品種需10年到15年,還不保證一定能成功。”盧文祥說。

            為了育種,盧文祥每年都會去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種場兩次,選親本、選組合,層層選拔、優中選優,然后再把選中的材料帶回廣西,繼續觀察。在育種場,他選配出了700多個雜交組合,培育、觀察甘蔗實生苗60多萬株。

            盧文祥的辦公室,陳設十分簡單,他育種團隊的科研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盧文祥大部分時間都在地里,每個月能坐在辦公椅上的時間加起來也沒有半天。

            “我們搞農業科研的,就是要有螺絲釘精神,有時候就是要以苦為樂、自討苦吃。”盧文祥說。

            盧文祥妻子的侄女韋勤麗說,盧文祥這輩子就是個“種蔗癡人”。“從來沒見他工休過,就連帶孫子都說:‘走,看甘蔗去!’”韋勤麗說。

            甘蔗地里的生活一點都不累

            2009年初的一天傍晚,盧文祥在例行巡查時發現,自己潛心培育的甘蔗苗結了霜:積霜壓彎了蔗苗,霜水流入土里,凍傷了蔗根。

            “得趕緊想想補救方法!”眼看多年的辛勞即將付諸東流,一些同事非常著急,而盧文祥有著更深遠、更全面的考慮。

            “甘蔗品種想要大范圍推廣,必須得擁有十分強大的抗霜性。輕易被霜雪‘凍傷’的甘蔗品種,本來就不是合格的品種。它們就算被培育成功,也不能推薦給農民種植。”盧文祥回憶道。

            結果,在這次霜凍中,品質不好的甘蔗品種被淘汰,抗霜性較強的品種被留了下來,其中就包括“桂柳05136”。

            歷時9年,“桂柳05136”終于在2014年育成。在柳城縣,培育出甘蔗新品種,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命名體系。它們名字后面的數字,代表著培育的年份和選種次序號。“桂柳05136”,就是在2005年培育的第136號苗種,而在此之前的第1號到135號苗種都被淘汰。

            截至目前,盧文祥已主持育成“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種5個。其中,“桂柳05136”連續多年被列入廣西優質蔗加價品種和甘蔗雙高基地主推品種。

            與“新臺糖22號”相比,“桂柳05136”平均每畝產量增加0.7噸,糖分提高0.7%。據初步測算,原料蔗每提高1%的糖分,可為全廣西增加30億元的產值。

            “鄉村振興還需要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土專家’。沒有一顆愛農村的初心,沒有一種扎根土地的毅力,什么事也辦不成。”如今,58歲的盧文祥依然潛心培育新種,也常到全國各地開辦講座、培訓,給農民傳授技藝、介紹種植經驗。

            “甘蔗地里的生活,一點都不累,很幸福!”在采訪的最后,盧文祥如是說道。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