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樹文?科技日報記者?王春
1月3日,在上海市科委召開的區域科技創新工作座談會上,上海市科委與各區科技工作負責人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任務,研究討論進一步加強市區聯動、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相關任務舉措,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
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劉巖在會上對過去一年來各區科技部門對上海科技創新工作的辛勤付出和支持表示感謝。劉巖強調,2020年是“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的收官之年,是中長期及“十四五”科技創新的謀劃之年,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成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各區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主戰場,一要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稟賦,發揮特色、做好貢獻;二要重視體制機制創新,共同研究“科改25條”升級版;三要為科技人才提供精準服務,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四要努力實現標志性成績或者標志性科技成果,提升科技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率。
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在講話中指出,各區科技部門要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一目標任務,只爭朝夕、齊心協力、認真謀劃、做好保障、加強聯動、服務大局。要把精力前移,聚力加強基礎研究,聚力攻關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要發揮好政府引導作用,關心、支持和服務好民營科技企業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因情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大學科技園、創新創業集聚區等,營造多樣化的創新創業生態。
科技平臺發力,提升創新策源能力
記者獲悉,上海市各區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在產學研對接、國際交流、前沿產業創新等方面亮點頻出,其中市區聯合共建功能型平臺建設成效顯著。
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建設上海市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2019年,上海市已建或培育各類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近20家,集聚和培育人才團隊1200余人,產學研合作單位超過1600家,在孵企業和團隊約150家,撬動社會投資約60多億元,帶動和培育產業規模近百億元。
上海科技創新資源數據中心作為上海市18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之一落戶徐匯,成為上海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核心評估系統。2020年,徐匯區將持續推動“1+2+X” 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體系建設,發揮上海科技創新資源數據中心的服務功能,打造科技數據服務業、高端科技咨詢服務 業生態鏈。
上海普陀區有機器人和工控兩大功能型平臺,注重發揮功能平臺的溢出帶動作用,提升平臺研發服務能力。該區推動機器人平臺完成機器人失效分析實驗室建設和軟件測評中心建設,牽頭起草并制訂國家首個智能化、 可靠性機器人國家標準,進一步規范機器人行業智能化和可靠性評定評估標準;推進工控平臺建成 CNAS 實驗室并落地百達工業坊,進一步提升平臺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方 面的仿真驗證、監測評估、監測預警、培訓咨詢等公共服務能力。
此外,位于上海楊浦區的類腦芯片與片上智能系統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于2019年2月正式啟動。平臺與國內外優秀?AI?芯片創業團隊積極接觸,已與世界僅有的?3?家 光計算團隊之一展開合作,與神念科技等?7?家種子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上海各區在大科學設施、產業創新及國際交流方面塑造國際影響力。大科學設施是國家科學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表征物,對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 具有重要的推動力。截止目前,浦東新區共建成大科學設施 3 套,包括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國家蛋白質 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占上海的?3/4。
結合各自資源稟賦,打造一批特色承載區
各區結合各自區位優勢和特點,進一步突出區域創新品牌,錯位發展、特色鮮明的創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徐匯區立足人工智能企業集群發展態勢,進一步放大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溢出效應,加快構筑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為上海打造國家人工智能高地集聚更多資源和功能。8月29 -31日,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徐匯西岸會精心籌劃創新論壇、應用展示、產業推介、文化體驗 等四個板塊共?13?場高品質活動,打造了世界級的人工智能協同創新與合作交流平臺。大會期間,商湯中國總部、華為上海鯤鵬產業生態創新中心正式揭牌、落戶徐匯。
上海普陀區全力推進中以(上海)創新園建設。普陀區在桃浦建設中以(上海)創新園,在以色列建設上海創新中心,服務雙方協同創新研發,促進雙向技術轉化。普陀區參與制定并發布專項政策,提出各類具體政策措施18條,其中涉及科創政策9條,分別從引進功能平臺、專業服務、創新主體和鼓勵創新創業創造、項目轉化落地等9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據了解,一年來,各區科技部門立足本區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定位,埋頭苦干、開拓進取、攻堅克難,開創了市區聯動的新格局,為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注入了新動力。2019年,市科委先后與浦東、金山、閔行、青浦、嘉定、徐匯等多個區簽署(謀劃)了合作共建框架協議,在功能型平臺建設、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科普工作、人才隊伍等重點任務的合作上邁出了新步伐;在各區的共同努力下,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900家,有效期內全市高企數量突破了1.2萬家;與此同時,大學科技園加快轉向高質量發展、中以(上海)創新園開園(普陀)、零號灣創新創業集聚區啟動建設(閔行)、G60科創走廊(松江)以及若干科技創新創業集聚區(楊浦、張江、臨港)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