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微觀粒子研究領域碩果累累 首張黑洞照片問世震驚全球

            2020-01-03 04:02:07     來源:科技日報

            2019年,美國科學家在包括粒子物理在內的多個基礎物理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現新五夸克粒子(pentaquarks)和首張黑洞照片問世是其中的翹楚。在粒子物理領域,如今要發現一種新粒子越來越困難。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b實驗發現新五夸克粒子成為2019年粒子物理領域的一項突出成就,美國和中國科學家聯袂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國科學家還開發出在室溫下合成并捕獲三粒子的方法,使操縱三粒子并研究其基本性質成為可能。他們還利用改進的電子散射方法精確測量了質子半徑,0.831飛米的新值對解決所謂的“質子半徑”難題至關重要。美國科學家還首次在光子―質子碰撞中測量了J/ψ介子的產生截面。此外,他們利用暗物質探測器XENON1T觀察到氙-124的放射性衰變,高達1.8×1022年的半衰期為宇宙年齡的1萬億倍,這些研究為人類理解世界增添了新視角。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引力波研究熱度未減!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在4月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新一輪科學探測。同在4月,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問世,成為2015年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以來又一項里程碑式的成果,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謝潑德?杜勒曼領導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團隊,將同LIGO團隊一樣永載科學史冊。

            2019年天體物理學領域還有一些值得書寫的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根據哈勃太空望遠鏡數據新測定的宇宙膨脹速度,比根據早期宇宙特征(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預測的膨脹速度快約9%,這意味著天文學家需要一些超出當前物理學的新理論來解釋宇宙;發現了迄今最重的中子星J0740+6620,直徑約19公里,質量卻超過太陽質量2倍;“揪出”了第二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表明暗物質實際上可與星系分離,這顛覆了科學家此前的認知;還通過實驗揭示了宇宙大爆炸發生的可能機制,有助于科學家進一步理解宇宙起源模型。

            美國和英國科學家還攜手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光波:季亞科諾夫―福格特波,代表我們在理解光與復雜材料如何相互作用方面向前邁進了一步,也為一系列技術進步奠定了基礎。

            盡管人類不斷追逐星辰大海,但人類對宇宙的探知遠未到盡頭。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