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行星月球科學探索成績斐然 桌面實驗或可理解黑洞性質

            2020-01-03 04:02:02     來源:科技日報

            在行星科學研究領域,日本科學家發現了旋轉軸傾斜度不一致的原始行星系圓盤。理化學研究所與千葉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通過阿爾瑪望遠鏡觀測成長期的年輕“原始行星圓盤”,發現圓盤旋轉軸傾斜從內側向外側偏移,還發現圓盤內部的星際塵埃可能正在開始聚結成長。研究人員指出,誕生之初的原始星周圍存在大量氣體并向原始星降落,降落的氣體保持旋轉軸方向最終由于離心力和引力平衡形成“原始行星圓盤”。由于原始行星系圓盤中心形成行星,成為行星系,因此最新研究有助理解原始行星系圓盤形成過程和行星形成。

            此外,科學家在圍繞年輕恒星的圓盤中發現大量有機分子。東京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利用阿爾瑪望遠鏡觀測圍繞著年輕恒星獵戶座V883的氣體和塵埃的圓盤(原始行星系圓盤),發現了復雜有機分子甲醇、丙酮等,其中丙酮是首次在原始行星圓盤中發現。觀測還發現,與一般原始行星圓盤相比,獵戶座V883的圓盤中這些分子與氫的豐度比大約高1000多倍。

            科學家還發現,月球有可能來自地球巖漿海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神戶大學及理化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對大碰撞說進行計算機模擬,發現月球可能由原始地球的巖漿海洋構成。地球和月球被認為由46億年前兩個天體發生大碰撞后形成。大碰撞說能解釋地球和月球的各種特征,因此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模擬進行了多方驗證。研究小組改良了以前標準的大碰撞說模型,首次在假設原始地球上存在巖漿海洋的情況下,實施了大碰撞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巖漿海洋可能在月球形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此可以解釋地球與月球的同位素比問題。

            另外,國立天文臺領導的國際小組利用多臺天文望遠鏡,在距地球130億光年處發現了由12個星系組成的“原始星系團”,是迄今發現的最遙遠原始星系團,顯示宇宙在8億歲(宇宙現在138億歲)就存在有造星運動活躍的原始星系團。

            在黑洞研究方面,日本科學家也有斬獲!大阪大學、日本大學和中央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提出一個新理論框架,通過桌面實驗即可理解黑洞的物理性質。該理論有望從極小尺度和超大尺度兩方面闡明宇宙運轉的基本定律。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