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火星金星探測領域成績亮眼 量子加速器等技術表現不俗

            2020-01-03 04:01:57     來源:科技日報

            在火星和金星探測、量子研究領域,2019年,俄羅斯科學家也貢獻了不少讓人亮眼的成績。此外,一些大型科學設施的興建和啟動,也為科學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2019年,科學家在西伯利亞通卡區域啟動了大型伽馬射線世界級觀測臺國際科學合作項目“通卡實驗”(TAIGA),用于研究伽馬射線和超高能宇宙射線。目前,他們正為TAIGA觀測臺的兩個裝置:探測站TAIGA-HiSCORE,新天文望遠鏡TAIGA-IACT做測試準備。

            在火星和金星探測方面,俄羅斯曬出的成績單可謂亮眼。俄羅斯與歐洲聯合研發的“ExoMars-TGO”探測器(火星探測計劃微量氣體軌道探測器)繪制了一份火星表面水分布情況的詳細地圖,發現幾處“大量水冰儲備”。此外,俄羅斯科學家發現金星存在生命新證據:俄對蘇聯“金星9號”“金星10號”“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探測器從1975到1982年間獲取的金星表面全景圖像做了新處理,從圖像中可以看到有穩定結構且緩慢移動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輪廓類似莖、蝎子、蘑菇、蜥蜴等共18種生物,且都具有明顯尺寸和形態特征,也可以將其與地質構造區分開來。另外,每張圖像中它們的位置都有變化。

            在包括同步加速器、量子計算機等在內的高精尖領域,俄羅斯也取得重大進展。全俄物理技術和無線電測量科學研究所研制出精度更高的第二代光學原子鐘。俄羅斯科學家正在研發一款可用普通水改變太赫茲輻射強度的裝置,這種輻射可替代對人體健康有害的X射線。此外,俄羅斯將在新西伯利亞建造同步輻射光源,計劃用其研究地球深層過程。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研制出供下一代核系統使用的釷基核燃料,結果表明,這一核燃料應對已普遍使用的反應堆應同樣有效。在不久的將來,核原料擴展可通過釷實現,且探測表明其全球儲量非常大。在量子技術領域,俄羅斯科學家創造了超導量子比特的世界紀錄:壽命達50微秒,這一成就使俄接近研制出首臺功能型量子計算機。無獨有偶,新西伯利亞國立技術大學開發出俄首個量子計算機電源,并對其進行了測試。

            此外,國際空間站上的俄羅斯宇航員正在進行浮萍栽培實驗,初步結果表明,這種植物在失重狀態下的生長情況與在地球上的相同。俄羅斯科學院高溫聯合研究所還首次成功完成了液碳特性實驗,類似實驗此前只能用計算機模擬,因為碳只有在極高壓和極高溫下才呈現液態,而現有設備無法承受這樣的高壓和高溫。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