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8000億資金大禮包!全面降準將這樣影響你的錢袋子

            2020-01-01 22:35:57     來源:鳳凰網

              2020年第一天,央行發了一個8000億資金的大禮包!

              據央行網站1月1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那么為何央行選擇在此時全面降準?全面降準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錢袋子?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為什么全面降準?中國貨幣政策是否有變?

              此次降準,央行明確了三點:

              1、此次降準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答: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此次降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利于實現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并且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此次降準是否有利于緩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答:此次降準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大銀行要下沉服務重心,中小銀行要更加聚焦主責主業,都要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在此次全面降準中,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獲得長期資金1200多億元,有利于增強立足當地、回歸本源的中小銀行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同時,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特別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3、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答:此次降準與春節前的現金投放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保持靈活適度,并非大水漫灌,體現了科學穩健把握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市場人士分析: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向鳳凰網財經表示,此次降準的幅度穩健偏中性。“一般來講,1月份機構都有潛在的流動性需求,一個是地方債的發行,一個是財政存款的上繳,加上春節之前也會有現金流損,所以有比較高的基礎貨幣需求,也需要去降準。根據我們的測算,由于繳稅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因素造成的缺口大概有7000億,所以這次釋放的8000億資金很好的對沖了這樣的一個流動性缺口。”

              昆侖健康保險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對鳳凰網財經表示,此次央行降準,除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以外,對于商業銀行來講,也可以看做是對不久前LPR定價機制調整的“對沖”。既然LPR針對增量和存量貸款共同限制了商業銀行的“薄利”,就勢必需要有一個“多銷”的政策與之銜接,而“降準”則是再好不過的“多銷”。此次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釋放了8000億流動性,相當于對沖了LPR下行導致的商業銀行“損失”。

              2019年央行曾3次降準 2020年呢?

              2019年1月4日,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分兩次執行,累計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

              2019年5月15日,央行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全部用于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與此同時,還確立了“三檔兩優”的存款準備金率新框架。

              2019年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并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此次降準增加了商業銀行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共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鳳凰網財經表示,2020年至少會有兩次到三次左右的降準,但最終也要取決于整個外部宏觀環境,特別是美聯儲的一些政策動作。新年迎來了降準,那降息還有多遠?對此,邵宇表示,“因為準備金釋放了更多的流動性,可能銀行間的利息也會有適當的下行。”

              中金宏觀認為,往前看,2020年仍有降準的空間,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寬松、尤其是考慮到對沖中小銀行去杠桿及“非標”資產回表緊縮效果的政策需要。如果增長在近期降準后出現更為明確的企穩回升跡象,則短期內降準的節奏可能暫緩。此外,為配合地方債的發行、并且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2020年1月LPR報價小幅下調的概率也比較高。

              中泰證券梁中華表示,中國降息周期才剛剛開始,后續會接著降準降息。貨幣盡管不會大水漫灌,但不意味著不降息,因為基本面有回落壓力,必須降低資金成本,貨幣政策只能跟著經濟基本面走。

              全面降準將這樣影響你的錢袋子

              股市:

              從實際數據來看,2014年以來央行歷次降準后次日滬指上漲概率并不算高。

              在此前的13次降準后,次日滬指有6天上漲,7天下跌,而降準后第20個交易日上漲概率為76%。可見,降準對于市場的利好作用在中長期才能得以顯現。

              具體漲跌幅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4年以來歷次降準后滬指走勢一覽

              從申萬各行業的表現來看,在央行首次全面降準后的半年內,房地產和醫藥行業表現相對較好,而采掘和非銀金融行業表現相對靠后。

              (1)從降準后 5 個交易日的板塊漲跌幅來看,國防軍工、家電、石油石化、電力設備板塊相對萬得全A指數的超額收益率平均值排名靠前,分別為 1.84%、1.65%、1.63%、1.49%;

              (2)從降準后 1 個月的板塊漲跌幅來看,國防軍工、電力設備、醫藥、計算機板塊相對萬得全A指數的超額收益率平均值排名靠前,分別為 4.65%、2.24%、2.05%、1.70%;

              (3)從降準后 3 個月的板塊漲跌幅來看,國防軍工、有色金屬、電力設備、建材板塊相對萬得全A指數的超額收益率平均值排名靠前,分別為 12.83%、9.13%、9.13%、8.57%。綜合來看,降準后成長板塊表現相對占優,如國防軍工、計算機和通信板塊往往錄得超額收益率,周期板塊表現分化,消費板塊整體表現相對較弱。

              降準后受益板塊一覽:

            降準后受益板塊

              影響板塊

              受益板塊一:資金敏感型品種

              降準對資金敏感型品種,尤其是銀行、券商和房地產等存在利好。另外,降準還利好于房地產板塊,從供給端來講,降準之后有利于降低房地產開發商的財務費用。

              銀行股:浦發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

              券商股:中信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長江證券。

              地產股:萬科A、保利地產、招商地產、金地集團、華夏幸福。

              受益板塊二:大宗商品類

              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屬,主要受兩個因素驅動,一個是實體經濟的需求端,另一個則是對于流動性的預期。對于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屬而言,降準預期的出現會使有色板塊,尤其是背靠新興產業的稀有金屬的脈沖性機會增加,有色板塊的波段投機頻率會有所增加。

              有色金屬股:銅陵有色、中國鋁業、江西銅業、中金嶺南、鋅業股份。

              受益板塊三:高分紅的新藍籌

              降準雖然不等同于降息,但隨著銀行間流動性的些許好轉,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價格有望出現一定程度回落。

              相比之下,藍籌股,尤其是始終能夠保持高分紅比例的藍籌股,其持有價值將有所突出。目前正是年報陸續披露階段,對于高分紅、低市盈率的藍籌股而言,正是一個長期價值凸顯的時候。

              相關個股:中國神華、方大特鋼、雙匯發展。

              楊德龍:降準將促進A股市場大幅反彈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鳳凰網財經表示,根據經驗,往往春季是市場做多了一個重要時間窗口,而這次降準無疑是行情的催化劑,將會進一步促進A股市場的大幅反彈。2020年A股市場將延續慢牛長牛的走勢,上證指數在站穩3000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向上拓展空間,上升的空間大概在20%左右,和2019年上證指數上漲22%相比基本相當。從投資機會來看,2020年的投資機會依然會比較多,消費、券商和科技這三大方向仍然是堅持看好的方向。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股東,依然是抓住2020年行情最重要的投資策略。

              李大霄:

              大國牛到了!中國股市將永別3000點地平線

              李大霄表示,此次降準有助于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是一場及時雨,應對跨年資金的需求,對穩定經濟增長有非常重要作用,將有力提振市場信心,對股市也屬于重大利好。股市會有非常明顯的正面反應,大國牛到了!中國股市將永別3000點地平線。

              樓市:

              回顧過往十余年,樓市往往是降準最大的受益者,但這一次不再相同,因“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宏觀定調并未改變。

              嚴躍進:房地產金融環境有望進一步寬松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站在房地產角度,此次降準政策后續會帶來幾個較為積極的影響。首先,房地產金融環境有望進一步寬松。在2019年三次降準的基礎上,2020年首次降準,進一步釋放了金融環境的寬松化導向。從實際情況看,房地產金融環境也需要從緊轉松。尤其是在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等領域,都是需要積極進行改革的,此次降準不是定向降準,所以客觀上也是有助于帶動更多的銀行貸款進入市場,對于房地產領域是有較為積極的作用的。

              其次,降準會帶動LPR利率下調。降準后流動性會有所增加,這也使得LPR基礎利率等會帶來影響,所以客觀上說類似降準政策后,預計LPR基礎利率也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而隨著LPR基礎利率的下調,房地產銀行貸款的工作也會調整,這使得房貸利率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既降低了購房成本,也使得2020年3月份存量浮動貸款轉換定價方式的工作更好展開。

              房價本身容易出現反彈,這是后續市場穩定過程中需要注意的。

              盤和林:將為房地產平穩發展提供信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鳳凰網財經表示,此次降準不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多少直接的利好,因為調控政策不會收緊,當前,信托、信貸等金融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口子扎的比較緊了,宏觀政策“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改變,應該就不會有多少直接利好。當然,從水漲船高的角度來看,房地產至少不是利空,間接上還是有一定利好,或將為房地產平穩提供信心,其實,房地產平穩發展,也是宏觀經濟的需要。

              存款、理財利率:

              存款利率:維持不變少部分可能下降

              由于降準之后銀行上繳的存款準備金少了,可以利用的資金變多,等于資金面變寬松。雖然存款基準利率不變,但是銀行如果不差錢就可能將利率上浮幅度下調。

              銀行理財收益率:或降低

              降準對銀行理財的可配置資產會產生重要影響,會導致理財可投資資產的減少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反過來會倒逼銀行理財收益率的下降。從過去兩次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啟動3個月之后的銀行理財收益率會出現顯著下降,1年平均降幅在1%左右。

              債市:

              李奇霖:降準靴子落地對市場的影響有限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在12月23日總理稱“會研究使用降準和定向降準手段”的消息出來后,債券市場就已經走了降準邏輯,1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因此下了6BP左右,降準的利好提前price in。除非降準幅度明顯超預期,否則降準后,市場反應會比較有限,甚至有利多出盡的可能。而此次降準0.5%,投放流動性8000億,和往年以及今年可能的流動性缺口相比,也不算太多,很難說超出了市場預期。若后續公開市場操作與MLF繼續投放的流動性規模有限,我們甚至有可能看到資金面在降準后反而會邊際收緊,所以不要對已經被充分預期的降準的影響抱有太大的希望。

            (文章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DF512)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