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穩定的單分子自旋開關研發成功

            2019-12-31 04:04:29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柏林12月29日電(記者李山)近日,一個由德國基爾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成功設計、存放和操作表面上的單分子自旋開關。新開發的分子具有穩定的自旋狀態,在表面吸附不會失去其功能。該研究有望使電子元件微型化邁進一大步。相關結果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

            自旋電子學利用電子自旋進行傳感、信息存儲、傳輸和處理,可大幅提高數據處理速度、降低電力消耗和提高集成密度。分子自旋開關是控制分子與磁性金屬界面自旋極化發展的理想選擇,與分子自旋電子器件息息相關。然而迄今為止,自旋交叉配合物等固有自旋開關在金屬表面吸附后常出現斷裂或功能喪失。

            在基爾大學實驗物理學家曼紐爾?格魯伯博士和化學家萊納?海格斯教授的共同領導下,一個包括法國SOLEIL同步輻射加速器和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的科學家在內的國際團隊,成功研發穩定的單分子自旋開關,實現了金屬表面配合物中可逆配位誘導的自旋態轉換。

            格魯伯博士表示,這是通過一種類似于計算機中基本電子電路的設計技巧來實現的,即所謂的觸發器。通過將輸出信號循環回輸入端,可以實現雙穩態或在0和1之間切換。

            在這種反饋回路中,新開發的分子有3種相互耦合的特性:它們的形狀(平坦或彎曲)、與其它原子的配位(配位或不配位),以及自旋狀態(高或低)。這3個屬性中只有兩個組合是穩定的并且相互增強。這些分子蒸發附著在銀表面后,會排列成高度有序的陣列。這種陣列中的分子可以用超高分辨率的掃描隧道顯微鏡來施加極小的電流脈沖。通過正電壓或負電壓,使其在兩種狀態之間切換。

            格魯伯博士和海格斯教授介紹說:“我們的新自旋開關只用一個分子就實現了傳統電子器件中晶體管和電阻等多個元件的功能。這是邁向微型化的一大步。下一步我們將增加化合物的復雜性,以實現更復雜的操作。”除了新型電子元器件之外,該研究還有望用于可控表面催化劑的研發等領域。

            總編輯圈點

            在后摩爾定律時代,隨著電子器件的微型化日漸逼近物理極限,人類想要找到新的信息處理方案。于是,自旋電子學成為新寵。顧名思義,它利用電子的自旋來進行傳感、信息儲存、傳輸以及處理。自旋是電子的基本屬性之一,這種內稟的旋轉屬性將電子變成一個個微型的磁鐵。科學家們已經制備出一些自旋電子器件,它們體積小、速度快而且功耗低。這次科研人員研發出的新型自旋開關,“一個能頂許多個”,將我們的器件微型化的進程繼續往前推進。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